秋季是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感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学校是一个有着大量易感人群的集散地,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并防止传播,接下来,跟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常见传染病吧!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01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地容易出现暴发疫情。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
传染期:幼儿可达7天
休假建议:症状消失及退热后满2天
2
水痘
02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
典型症状:发烧、乏力,水疱主要出现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传染期:出疹前5天(一般1—2天)到所有水泡结痂期间
休假建议:直至所有水泡结痂掉落
3
手足口病
03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典型症状: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咽喉痛、口腔出现疼痛的水疱,手掌及脚掌出现红点。
传染期: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程一般为7—10天
休假建议:直至所有水疱变干或按医生指示。
4
流行性腮腺炎
04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
典型症状:发热、一个或多个唾液腺肿胀及触痛为特征,多见于腮腺,有时也可见于舌下腺或颌下腺。
传染期:症状出现前7天—后15天
休假建议:出现腮腺肿胀次日起计9天
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05
一种常见的结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
典型症状:眼红、眼睛很痒、眼泪水增加、不正常分泌
传染期:起病后至少4天
休假建议:直至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
6
猩红热
06
中医称之为“烂喉痧”。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咽痛、吞咽痛、咽部局部充血并可覆盖有脓性渗出物、皮疹伴有痒感
传染期:发病前24h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休假建议:直至退烧及开始服用适当的抗生素24小时后
7
感染性腹泻
07
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
典型症状:腹泻,大便每日≥3次,稀便、水样便或粘液便、脓血便,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传染期:肠出血性菌株引起的腹泻:1/3儿童排菌3周。产肠毒性菌株和肠致病性菌株引起的腹泻:与菌株排菌时间相同,也可能延长。
休假建议:临床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遵医嘱。
8
风疹
08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但极易引起暴发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典型症状:1—5天的轻度发热、头痛、不适和结膜充血,伴有散在的小斑点和斑丘疹。
传染期:皮疹出现前1周和后4天
休假建议:隔离至出疹后5天(由出疹次日起计7天)
控制传染病传播可采取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ertert
资料提供:蒋师
图文编辑:唐佳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