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潮湿多雨,疾病多发。近来,不少妈妈都在咨询宝宝的皮肤问题。妈妈们总说:“孩子原来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满身都是红红的疹子,还有水泡?”“是湿疹吗?还是其他什么疾病?要紧吗?要不要看医生?”
春天来了,各种病毒也活跃起来,稍不注意,小疹子就随之而来,让妈妈不知所措。春天,究竟哪种疹子多发?如何护理和预防呢?
手足口病
流行指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由EV71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症、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功能障碍等。
护理要点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宝宝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疱疹结痂。
2、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导致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柔软。剪短宝宝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可采用多喝温水、温水浴等方法物理降温。
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事物。
父母接触宝宝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宝宝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干净,以防细菌感染。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幼儿急疹
流行指数:★★★★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烧疹子,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以1周岁以内宝宝患病多。
幼儿急疹的特点是以突然高热起病,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39℃~40℃或更高,初期发热时宝宝精神反应较好,持续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医生根据热退疹出很容易就判断出幼儿急疹。皮疹大多为分散性,全身各处均可见到,但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出疹后1~2天便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幼儿急疹病后可获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很少见。
护理要点
1、宝宝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所以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在发病期间,宝宝应注意休息,卧床至皮疹消退。
3、由于高热时有大量的水分散失,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和营养物质。患病期间的饮食,应以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4、当宝宝高热不退,精神差,出现惊厥、呕吐脱水等表现时,父医院就诊,以免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功能损害。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病的婴幼儿是最佳的预防措施。
如果发高热,要及时就医,及早请医生诊断。
温馨提示
1、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并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及时进行免疫预防接种,如有漏种,要在1个月内咨询保健医师。
3、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宝宝抵抗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水痘
流行指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
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从发病前一天到全部皮疹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水痘有1~2周潜伏期,出疹前24小时宝宝表现低烧、食欲不振、轻咳等“感冒”症状,随后皮肤“长痘”。
其特点是:皮疹多见于头部和躯干,头发间也可找到,四肢较少,瘙痒。皮疹最初为红色椭园形小斑丘疹,约6~8小时内变成表浅的水疱疹,疱壁薄,很易破裂,水痘直径2~3毫米,绕以红晕,24小时内疱疹以清亮转为云雾状,3~4天后疱疹开始结痂,然后痂干而逐渐脱落,不留疤痕。整个病程约为2~3周。在一个水痘患儿身上可见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父母是很容易识别的。
水痘不会留有后遗症。患过一次水痘可终身免疫。
护理要点
1、宝宝患了水痘应在家隔离至全身皮疹结痂为止。
2、让宝宝休息少动,吃些绿豆汤、稀钣、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睡眠时间。
3、宝宝要剪短指甲,以免搔痒时抓伤皮肤留下疤痕。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4、发烧时禁服阿司匹林等退烧药,病程中绝对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是因为激素会引起全身播散性水疱或出血性皮疹,高烧持续不退,易并发肺炎甚至脑炎,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避免与患水痘的宝宝接触,在水痘流行期,不到儿童游戏场所活动。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目前此疫苗属于自费疫苗,1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接种了。建议最迟在宝宝上幼儿园前,要接种水痘疫苗。
麻疹
流行指数:★★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起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持续在39℃以上,伴有咳嗽、流泪、流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此期约3~4天,称为麻疹前驱期,一般在发热第3~5天,患儿开始出疹,出疹的顺序是耳后、发际、颈部、前额,然后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到手掌、脚底。
出疹期体温可达40℃,同时全身症状加重,咳嗽加剧,两眼红肿。皮疹出齐后,体温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如无并发症,体温会在发热后3~5日逐渐降至正常,皮疹也依出疹顺序而消退,出现脱屑,并留下棕色的色素沉着,逐渐淡化至最后完全消失。
麻疹有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如宝宝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并伴有出疹外其他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护理要点
1、宝宝出了麻疹,应安静卧床休息。
2、室内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注意勿使宝宝着凉。
3、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给予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在恢复期少吃油腻的食品。
4、在发疹期间,注意皮肤、黏膜的清洁,汗湿后及时洗澡,换干净内衣。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8月龄,18~24月龄复种一次。
避免接触麻疹患者。但若患过麻疹可获得终生免疫。
风疹
流行指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5岁宝宝,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从母体内获得的抗体保护),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
风疹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风疹的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护理要点
1、让宝宝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宝宝居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空气要新鲜湿润,温度适宜,每天中午开窗20~30分钟,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宝宝。
3、剪短宝宝指甲,避免抓破皮肤。
预防措施
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宝宝接种的麻风腮三联疫苗,对风疹有良好预防效果。
风疹病人在出疹前一周和出疹后一周内都带有传染性。因此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接触。
准妈妈在孕早期尤其要注意预防,因为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最好的方法是孕前3个月接种风疹疫苗。
宝宝长疹子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有些疹子看起来差异不大,我们通常不好分辨,学会结合其他症状分辨各种疹子,有助于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对症治疗,别盲目乱用药,医院。
常见的种类:湿疹、荨麻疹、尿布疹、新生儿脓胞疮、痱子、药疹及其它带发热性质传染性疹子,如幼儿急疹、风疹、水痘、麻疹、猩红热等等。
虽然我家宝宝并未患过这么多疹子,但因为之前长湿疹,加上工作原因,有了解过这些疹子的特点,于是总结如下:
1、首先看年龄:因为有些疹子有好发年龄,有助于判断。比如出生前3个月,容易出现湿疹、新生儿脓胞疮等。
2、疹子的具体长的什么样?量多不多?是局部性长还是全身性长?具体长在什么位置?(内容较多,可参考网站上总结的各种疹子全身症状、出疹时间、疹形、疹色、分布等)
3、宝宝除了长疹还有没有其他症状?例如长疹前后有无发热症状?若是长疹前后有发热症状的,归类为带传染性疹子,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如幼儿急疹、风疹等。建议就医治疗。若无发热症状,先简单了解疹子的形状再分析,如荨麻疹,疹子为一团一团的风团;脓胞疮周围有红晕,中间带有米白色脓胞;湿疹有红色丘疹等等。
4、长疹前有无接种疫苗(打预防针或吃糖丸)或服用药物?如果有,可能是药疹
5、宝宝原来是否吃过牛奶或配方奶?喝了奶大概过了多久开始有这种现象?很多宝宝出疹子是在喝配方奶,妈妈们一般会首先怀疑是配方奶导致的。但这个不能就这样下结论了,容易冤枉“好人”。但在吃除母乳外的其他奶,也不排除有奶蛋白质引起的过敏,所以得问问,在喝吗?是喝了奶马上或过一会儿就出现的疹子吗?是的话,在宝宝嘴角或耳后尝试几次是否还是如此,那就可以判断了。当然母乳也会引起宝宝过敏性疹子,跟妈妈饮食有关,这个情况我们也不能忽略。
不同疹子,不同疾病
先出现在颈侧部和耳后-麻疹
症状:通常会发高烧,并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发热第2--3天在口腔黏膜可发现斑点,1--2天后出现疹子。先从头、脸部位开始,几天之内蔓延至全身。烧退疹出,有些患儿可能会并发肺炎、中耳炎、脑炎等。
?疹子特征:全身性红色丘疹,有些部位会融合为大块斑疹。退烧后,皮肤会出现微细的粉糠状皮屑,并留下暗沉斑痕,过一阵才会消失。查看麻疹专题
出现在全身-风疹
症状:6个月至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被传染后,初期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咽痛、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体温不太高;发热当天或第二天身上就出现疹子。
?疹子特征:皮疹从面、颈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第二天逐渐消退,第三天基本退完。皮疹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耳后或枕后的淋巴结肿大。
疹子很隐秘-玫瑰疹
症状:宝宝会发高烧3--4天,温度可达39--40摄氏度,没有明显的感冒征兆。有些宝宝略有烦躁不安的现象,少数婴儿有腹泻症状,通常几天之后高烧就会退去。烧退后,从身体躯干慢慢向脸部、四肢发出全身性的小疹子,大概过3天,疹子就会完全消退。
? 疹子特征:全身性的细小红色或粉红色疹子,通常不会痒,疹子很快就会退去,也不会留下痕迹。
皮肤红得像是日晒过度-猩红热
症状:表现为在胸廓、胳膊肘、膝盖、腹股沟的折缝、耳朵后、脸上出现很多红点点。并会继续扩散,孩子变得全身通红,像是日晒过度。猩红热传染性很强。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疹子特征:是由一种链球菌引起,会造成咽、扁桃腺炎,并伴随40℃的高烧,呕吐、肚子疼。1周后,红疹子变成斑块,慢慢消退。四肢端蜕皮,并感到瘙痒。患者的舌头变得很红,像“杨梅样”,也叫“杨梅舌”,这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伴随极度疲劳-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在几个小时内,零散的或成片的小扁平皮疹布满孩子的脸部或身上,并伴随咽颊炎、发热和极度的疲劳,这通常是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这种病更经常被称作“接吻病”,因为它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染的,是由E-B病毒引起的良性疾病。当它侵入机体,就在单核白细胞里繁殖。
? 疹子特征:经过2~8周的潜伏期,出现发热、头疼和咽炎。孩子的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医生可以检查到孩子脾脏肿大,以证实他的诊断。
伴随肠胃炎-肠道病毒症
症状:肠病毒主要症状可分为两种,一是疱疹性咽峡炎,其特征为发烧、厌食、口腔咽峡部有水泡或溃疡;二是手足口病,如果5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肠病毒,家长必须特别观察宝宝是否有嗜睡、活动力不佳、呕吐、睡不安稳及肌肉阵痛(睡觉时出现类似惊吓反应)、呼吸急促等病症。
?疹子特征:手心、脚底、口腔黏膜、屁股、膝盖等部位出现疹子,形状微突,很少融合,像小颗的水泡,有时可显出紫癜样,有些水泡会破掉形成溃疡。
花环状疹子-传染性的巨红斑
症状:由parvovirus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冬季或春季出现。疾病的潜伏期大约是10天,发作期也是10天,没有发烧症状。这种病毒通过呼吸道或输血传染,如果感染到孕妇,会造成胎儿畸形或流产。
疹子特征:孩子的双颊通红,花环状的玫瑰色疹子出现在臀部、腿部、躯干、或者只在手上或脚上出现,这是传染性的巨红斑。
像花束似的疹子-带状疱疹
症状:潜伏期是两三周,孩子出现低烧,嗓子疼,全身陆续起疹子。?
疹子特征:起初是红色,中间慢慢充满透明液体。水痘发痒,逐渐干燥,留下淡黄色痂皮,十几天后脱痂,一般不留疤痕。
手足口起疱-手足口症
症状: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特征: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又称四不像,临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征。
比较少见的疾病-川崎病
症状:持续高烧超过5天;眼睛结膜充血、发红;口腔黏膜出现草莓舌、黏膜充血、嘴唇干裂甚至流血;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发病初期手脚红肿,接着出现脱皮;全身可能出现多形性红斑,但无水疱和结痂。如果以上特征中有五点符合,就能诊断出川崎病。
?疹子特征:没有固定形状,多半是全身性出现细颗粒状小红疹或大片红疹,但没有水泡。要给宝宝保持清洁,避免宝宝抓伤肌肤。
最常见的婴儿疹子-湿疹
症状:多半出现在脸部、胸口、屁股与肘外侧等;小儿阶段则主要分布在颈部、手肘内侧、膝盖关节及膝窝等处。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部位会很痒。
?疹子特征:长疹子的部位会出现红肿、斑点,还可能会脱屑或有小水泡,有些部位因为经常搔抓,可能会变厚,结痂。如果抓破皮肤,还可能发生感染。
不同疹子,不同护理
风疹护理要点:
发病至出疹后5日,必须隔离孩子,如孩子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如体温较高,要卧床休息,多喝水
麻疹护理要点:
卧床休息,居室空气保持流通,但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凉多喝水,吃易消化食物
每天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腔和眼睛分泌物,退热不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
湿疹护理要点:
有过敏史的家族,要特别预防宝宝发生湿疹。湿疹发作时,可使用医师开的药膏加以治疗。平时要注意居家环境清洁,让宝宝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知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就要避开。??
?备孕前要打麻风腮疫苗吗?
最好接种麻风腮疫苗。因为尽管成人对这些疫病有一定的免疫力,母亲受病毒感染时,有可能并不发病,但病毒却会通过胎盘屏障而使胎儿感染。胎儿感染后,可能造成流产、死胎等;即便幸存,也有可能使新生儿出现失明、先心病、智力发育障碍等问题。注意在接种麻风腮疫苗的半年之内应该注意避孕,怀孕期间不可注射此疫苗。
麻风腮,不同疹子,同种疫苗
三种疫苗合一有什么好处?
过去预防这三种疾病需要分别接种三种疫苗,现在接种一剂疫苗即可预防三种疾病,不但简化了免疫程序,而且也减少了宝宝的痛苦。
麻风腮疫苗何时接种?
麻风腮三联疫苗通常在宝宝出生1岁8个月接种第一针,6岁时再复种一针。
?接种后会产生什么反应?
接种疫苗后都会出现轻微的反应,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及疼痛感,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或皮疹。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喉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等。
? 麻风腮疫苗禁忌证是什么?
有几种情况的宝宝不能接种麻风腮疫苗:对新霉素或鸡蛋过敏的宝宝或类似过敏反应者;免疫缺陷综合症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宝宝;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惊厥史的宝宝慎用;急性发热性疾病及活动性结核宝宝在病愈后再行补种。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