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张兴儒院长
赵培泉
锲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张兴儒院长筹划了慈善光明行后十年的规划,命名为“丝路光明行”,第一站自然就落在了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石泉县。未料,这一站竟是张兴儒院长的告别之作。值此石泉画册付印之际,回首与张兴儒院长交往的往事,仍历历在目,痛惜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年9月13日(周二)下午,张兴儒院长召集赴摩洛哥光明行队员碰头,地医院眼科病区的光明行陈列室内,这是张兴儒院长第二次率领上海眼科医生团队走出国门,把慈善光明行做到了非洲。第一次去摩洛哥因档期关系我未能参加,第二次赴摩洛哥光明行我安排好了档期,周二全天是我的手术日,那天下午我暂停手术奔赴开会地点。队员们等了他大约40分钟,张兴儒院长才结束市内一个会议匆匆赶回,当时我就注意到他脸色无光,一脸疲倦的样子。
9月14日张兴儒院长工作中突发晕厥,9月16日检查出颅内占位,9月22日确诊为神经胶质瘤。我临危受命替代张兴儒院长率团奔赴摩洛哥,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后,团队于10月18日下午返回上海。张兴儒院长恰好10月18日上午飞赴美国就医,未能亲送离沪实属遗憾。张兴儒院长在美就医期间,牵动着每一个光明行队员的心,队员们以及上海眼科界部分医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关爱和慰问。
张兴儒院长回国后一度病情稳定,不久后病情急转直下,住进了本院的加护病房。期间我去探望过两次,第一次去时,张兴儒院长已呈嗜睡状态,当我握住他的手与他说话时,他竟认出了我,他用尽全身力气呈痉挛状握住我的手,眼角有了泪珠。一旁的男护工见状说,张兴儒院长近期已基本不认识人了,你一定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他才分辨的清楚。我听后难抑激动,泪水夺眶而出。第二次去看望张兴儒院长时,他已陷入深度昏迷状态,久久凝望他,徒生无限慨叹。心中乱想,苍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允,难道天国也在搞慈善光明行工程,非要请张兴儒院长去主持这个项目?
张兴儒院长在清醒状态时,一再提起慈善光明行项目,希望年不要因为他的健康原因中止光明行活动。资深队员们经过反复酝酿后,决定把年的活动放在新疆喀什的叶城县,它也是“一带一路”的重镇,并决定由张兴儒院长的得力助手、资深队员李青松为领队,我为医疗队队长,全面负责医疗安全,医疗队出发时间定在年9月4日。孰料,张兴儒院长竟于9月2日先于大部队出发前两天驾鹤西去。
9月4日在从喀什去叶城的路上,得知张兴儒院长的追悼会定在9月5日举行,队员们无法参加追悼会,我立刻请我太太参加追悼会表达我们的哀思,同时电告先于大部队2日到达叶城的赵芝玲秘书,请她为每位队员准备一支蜡烛、一束菊花,队员全部到达后为张兴儒院长开追思会。会场布置的肃穆庄严,队员们逐个向张兴儒院长遗像鞠躬献花,摆放蜡烛,用最精炼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哀思。记得我当时悼念说:“张院长一路走好,光明行我们会继往开来,咱们来世再相见”。
最后,全体队员合唱《送战友》歌,送别我们的好兄弟、好战友、好领队。当唱到“默默无语两眼泪”时,再也抑制不住我的泪水,作为队长,我还大声告诫队员们,“大家可以流泪,但不准哭!”我环顾四周,好多队友在抽泣。
10多年的光明行,大家一路走来,与张兴儒院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年我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扎赉特旗站加入光明行队伍后,每年都受到张兴儒院长的盛邀,他多次对我说:赵教授你小儿与成人均拿手,眼前节眼后节手术均娴熟,到医疗队来开刀我最放心,只有把好手术关,及时处理好术中术后并发症,才能确保光明行的质量。对张兴儒院长的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他的大局观、使命感、敏锐的洞察力,与人和谐相处的优秀品质,成为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纵观张兴儒院长短暂而有宽度的一生,有几点是值得可圈可点的,一是他不甘偏于一隅,瞄准机会由甘肃闯入上海,实现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跃;二是率领一个不大不小的眼科,能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钻研结膜松弛症颇有斩获,奠定了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三是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发起了“慈善光明行”并使之成为上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慈善光明行”可以说是张兴儒院长的标志性成就抑或代表作。
与张兴儒院长相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张兴儒院长相处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与张兴儒院长相交,我学到了太多太多。如此贤达之人离世,难抑心中悲恸。
年叶城光明行返回途中,北大国发院与上海眼科医疗队的资深队员们三次座谈至深夜,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张兴儒院长时代的光明行该怎么办?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坚定不移继续走下去,同时倡议今后“慈善光明行”应与对当地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并确定了近期主要围绕新疆喀什地区的6个县进行,初步选定塔县作为年的落脚点。做完叶城一站,队员们亲身深深感受到,送医疗和教育援疆是缓解新疆地区民族紧张、增进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如果光明行还能继续为国为民分忧解难,那将是一件多么无限荣光的事。张兴儒院长如有更好的建议,那就梦中相托吧。
年,新疆石泉县是张兴儒院长率领“慈善光明行”的最后一站,以此画册纪念张兴儒院长,也寄托了我们全体光明行队员的哀思。
年4月13日深夜初稿于长沙,
文毕两眼泪。
作者:赵培泉,上海交通大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眼科联盟(ICO)糖尿病眼病防治特别工作组委员,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APVRS)理事会前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擅长成人及小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并有娴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近20年来,先后参加了16次慈善复明活动,荣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者称号。
张兴儒教授资料
年9月2日晚,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医院院长张兴儒医院逝世,年仅55岁。张兴儒一生投身光明事业,倡导并发起了“光明行”公益慈善行动,11年来联合上海30医院的著名眼科专家,去边远贫困地区,为当地眼病患者提供免费诊疗,送去光明,也因此被称为“光明使者”。
慈善光明行,是已故医院副院长张兴儒教授、北京大学校友和上海眼科界专家的共同策划、组织的以白内障援助复明公益活动。从年到年先后赴雪域高原、天山脚下、黄土高坡、蒙古草原、彝族越西、云南边陲、青海果洛、遵义习水、西藏拉孜、甘肃瓜州等14个地区帮助当地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及困难家庭中患有白内障的患者实施救助手术,让他们恢复光明。年慈善光明行启动丝绸之路光明之行。第一站走进陕西石泉,年第二站走进新疆叶城。这12次慈善活动,多以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校友自动发起,并联合当地政府或一些捐赠企业。
是慈善光明行第13年,12年里累计义诊次,手术人,全部复明成功。年8月11日-18日,光明行将走访塔什库尔干。
张兴儒曾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以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人文医师荣誉称号、第一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首届“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第三届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等多项殊荣。
相关张兴儒院长链接:
光明使者"张兴儒因病离世年仅55岁
缅怀张兴儒教授“慈善光明行”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赵培泉教授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