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1.问诊在对病牛进行检查前,先向畜主调查、了解病牛甚至全群牛的有关发病情况。问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了解病史:主要了解病牛以前的患病情况。
(2)现病历:重点是询问本次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的主要症状,目前与发病时相比病情加重还是减轻,有无新的症状;对本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与效果。
(3)平时的饲养、管理情况:首先了解饲料质量和配合方法,有无突然变更饲料、饲料发霉、偷食现象。管理方面,如天气突变时,是否及时采取措施;是否在污染区放牧、受惊吓及运动情况等。对于母牛,了解怀孕时间、产子时间、是否顺产、产后情况及其泌乳量和乳的质量。
(4)牛病流行情况:主要了解附近牛群中有无类似疾病,特别要注意有无传染可疑或群发现象,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对问诊所得到的材料,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结合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更不要单纯依靠问诊而草率做出诊断或立即给予处方、用药。
2.视诊对刚来就诊的病牛,让其稍经休息、呼吸平稳并适应新的环境后,再进行检查。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场所进行,通常是用肉眼直接观察被检牛的状态。必要时,可利用各种简单器械作间接视诊。视诊主要了解病牛的一般概况和判明局部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
直接视诊时,一般先不要接近病牛,也不宜进行保定,应尽量使牛保持自然姿态。检查者在牛左前方l~2米处开始。首先观察其全貌,主要包括精神状态、营养、发育与躯体结构状况、自然姿势和被毛。然后由前往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病牛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走到后方时,注意观察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是否异常。为了观察运动过程及步态,可进行牵遛。最后再接近病牛,检查病牛皮肤、黏膜和粪尿等情况。间接视诊时,根据需要做适当保定后,进行有关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查:精神状态主要观察病牛的神态,根据其耳、眼的活动,面部表情及各种反应、动作而判定。健康牛表现为头耳灵活,眼光明亮,反应迅速,行动敏捷,被毛平顺并富有光泽;幼牛则显得活泼好动。病牛的精神状态分抑制状态和兴奋状态两种。抑制状态表现为耳耷头低,眼半闭,行动迟缓或呆然站立,对周围淡漠而反应迟钝,重则嗜睡或昏迷。兴奋状态表现为轻则左顾右盼,惊恐不安,竖耳刨地;重则不顾障碍地前冲、后退,狂躁不驯或挣扎脱缰.哞叫或摇头乱跑;严重时可见攀登饲槽、跳越障碍,甚至攻击人畜。
营养、发育与躯体结构。营养主要根据肌肉的丰满度,皮下脂肪的蓄积量及被毛情况而判定;发育主要根据骨骼的发育程度及躯体的大小而定;躯体结构主要注意病牛的头、颈、躯干及四肢、关节各部的发育情况及其形态、比例关系。健康牛表现为肌肉丰满,骨骼棱角不显露,被毛光顺;体躯发育与年龄相称,肌肉结实、体格健壮;躯体结构紧凑而匀称,各部的比例适当。病牛多表现为营养不良,消瘦,骨骼表露明显,被毛粗乱无光,皮肤缺乏弹性;躯体矮小,发育程度与年龄不相称;幼牛多表现为发育迟缓甚至发育停滞;单侧的耳、眼、脸、鼻、唇松弛、下垂而致头面歪斜(如面神经麻痹);头大颈短、面骨膨隆、胸廓扁平、腰背凸凹、四肢弯曲、关节粗大(如佝偻病);腹围极度膨大,胁部胀满(如肠臌气)。
姿势与步态。主要观察病牛表现的姿态特征。健康牛姿态自然,站立时常低头,食后喜四肢集于腹下而卧,起立时先起后肢,动作缓慢。异常姿势可见全身僵直表现为头颈挺伸,肢体僵硬,四肢不能屈曲,尾根挺起,呈木马样姿势(如破伤风);病牛单肢悬空或不敢负重(如跛行时);两前肢后踏、两后肢前伸而四肢集于腹下(如蹄叶炎)。站立不稳:躯体歪斜或四肢叉开、依墙靠壁而站立;骚动不安:牛可见以后肢蹴腹动作;异常躺卧姿势:牛呈曲颈状卧而昏睡(如生产瘫痪);步态异常:常见有各种跛行,步态不稳,四肢运步不协调或是蹒跚、踉跄、摇摆、跌晃,而似醉酒状(如脑脊髓炎症)。
(2)被毛检查:主要通过视诊,观察被毛的清洁、光泽、脱落情况。检查被毛时,要注意被毛的污染情况,尤其注意污染的部位(体侧、肛门或尾部)。
健康牛的被毛,平顺而富有光泽,每年春秋两季适时脱换新毛。病牛可表现为被毛蓬松粗乱,失去光泽,易脱落或换毛季节推迟。
(3)皮肤检查:主要通过视诊,观察皮肤颜色、湿度和有无丘疹、水泡和脓肿。
皮肤颜色检查主要看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出血。
丘疹、水泡和脓肿检查要特别注意牛被毛疏稀处、眼周围、唇、蹄趾间等处。皮肤湿度通过视诊,可见有出汗与干燥现象。
(4)皮下组织检查:发现牛皮下或体表有肿胀时,应注意肿胀部位的大小、形状,并触诊,断定其内容物性状、硬度、温度、移动及敏感性等。
皮下浮肿为表面扁平,与周围组织界线明显。
皮下气肿为边缘轮廓不清。
脓肿及淋巴外渗:外形多呈圆形突起。
(5)结膜检查:首先观察牛眼睑有无肿胀、外伤及眼分泌物的数量、性质。然后再打开眼睑进行检查。检查时,主要观察其巩膜的颜色及其血管情况,检查时可用一手握牛角,另一手握住其鼻中隔并用力扭转其头部,即可使巩膜露出;也可用两手握牛角并向一侧扭转,使牛头偏向侧方;检查牛结膜时,可用大拇指将下眼睑拨开观察。牛结膜的颜色呈淡红色,但水牛较深;结膜颜色的变化可表现为:潮红(呈现单眼潮红、双眼潮红、弥漫性潮红及树枝状充血)、苍白、黄染、发绀及出血(出血点或出血斑)。检查结膜时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因为灯光下对黄色不易识别。检查时动作要快,且不宜反复进行,以免引起充血。应对两侧结膜进行对照检查。
(6)检查有无生理活动异常:如尿频、呼吸加快或减慢、常有排粪姿势。
3.触诊一般在视诊后进行,触诊时应注意安全,必要时应进行保定。触诊牛的四肢及腹下等部位时,一手放在牛体的适宜部位做支点,另一手进行检查;并应从前往后,自上而下地边抚边接近被检部位,切忌直接突然接触。检查某部位的敏感性时,宜先健区后病部,先远后近,先轻后重,并应注意与对应部位或健区进行对比。触诊前应先遮住病牛的眼睛,注意不要使用能引起病牛疼痛或妨碍病牛表现反应动作的保定方法。对体表病变部位或有病变可疑的部位,用手触摸,以判定其病变的性质。触诊的方法依检查的目的与对象而异。
(1)常用手指、手掌或手背接触皮肤进行感知检查体表的温度、湿度、皮肤弹性或某些器官的活动情况(如心搏动、脉搏、瘤胃蠕动等)。
皮肤温度检查:用手背触鼻镜、角根、胸及四肢。病牛常表现全身皮温升高、局部皮温升高或全身皮温降低、局部皮温降低,或皮温分布不均。
皮肤湿度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进行,有出汗与干燥现象。
弹性检查:牛的皮肤弹性部位检查在最后肋骨后部。检查方
法:将该处皮肤作一皱襞后再放开,观察其恢复原态的情况。健
康牛放手后立即恢复原状。皮肤弹性降低时,放手后恢复缓慢。
(2)局部与肿物的硬度和性状检查:常用手指轻压或揉捏,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主要根据触诊。检查时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敏感性及在皮下的可移动性。
牛常检查颌下、肩前、膝襞、乳房上淋巴结等。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有:急性肿胀表现淋巴结体积增大,并有热、痛反应,常较硬,化脓后可有波动感;慢性肿胀表现多无热、痛反应,较坚硬,表面不平,且不易向周围移动。
(3)以刺激为目的而判定牛的敏感性时,应在触诊的同时注意牛的反应及头部、肢体的动作,如牛表现回视、躲闪或反抗,常是敏感、疼痛的表现。
(4)对内脏器官的深部触诊,须依被检牛的个体特点(如大小)及器官的部位和病变情况的不同而选用手指、手掌或拳进行压迫、插入、揉捏、滑动或冲的方法进行。还可通过直肠进行内部触诊。
(5)对某些管道(食管、瘘管等),可借助器械(探管、探针等)进行间接触诊(探诊)。
4.叩诊敲打牛体表的某一部位,根据所产生音响的特性,来推断被检器官、组织内部病理变化。
(1)直接叩诊法:主要用于判断内容物性状、含气量及紧张度。具体操作是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向牛体表的一定部位(如瘤胃臌气)叩击的方法。
(2)锤板叩诊法:本法主要适用于检查肺脏、心脏及胸腔的病变;也可用以检查肝、脾的大小和位置。具体操作是一般左手持叩诊板紧密地放在被检部位上,右手持叩诊锤,以腕关节做轴,将锤上下摆动并垂直地向叩诊板上,连续叩击2~3次,以听取其音响。
叩诊的基本音调有三种。
清音(满音):如叩诊正常,肺部发出的声音具有音响强、音调低、清晰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
浊音(实音):如叩诊厚层肌肉或肺部(发生大面积炎症浸润)发出的声音,音调低,音响弱而钝。
鼓音:如叩诊瘤胃上部时,发出的声音,振动有规则,类似敲鼓的声音。
在叩诊过程中,将叩诊板应紧密地贴于牛体壁的相应部位上,对瘦牛不能将其横放于两条肋骨上,也不能用强力将叩诊板压迫在体壁上。除叩诊板外,其余手指不应接触牛体壁,以免影响振动和音响;叩诊锤应垂直地叩在叩诊板上;叩诊锤在叩打后应很快地离开。为了均等地掌握叩诊用力的强度,叩诊的手轻松地上下摆动进行叩击,不应强加臂力。在相应部位进行对比叩诊时,应尽量做到叩击的力量、叩诊板的压力等都相同。叩诊锤的胶头要注意及时更换,以免叩诊时发生锤板的特殊碰击音而影响准确的判断。
5.听诊听诊是听取牛的某些器官在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声音,借以判定其病理变化的方法。
(1)直接听诊法:具体操作是先在牛体表上放一块听诊布,然后将耳直接贴于牛体表的被检部位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法:具体操作是应用听诊器在被检器官的体表相应部位进行听诊。
听诊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听诊器两耳塞与外耳道相接要松紧适当,过紧或过松都影响听诊的效果。听诊器的集音头要紧密地放在牛体表的被检部位,并要防止滑动。听诊器的胶管不要与手臂、衣服、牛被毛等接触、摩擦,以免发生杂音;听诊时要聚精会神,并同时要注意观察牛的活动与动作,如听诊呼吸音时要注意呼吸动作,听诊心脏时要注意心搏动等。并应注意与传导来的其他器官的声音相鉴别。听诊胆小易惊或性情暴烈的牛时要由远而近地逐渐将听诊器集音头移至听诊区,以免引起牛反抗。
(二)体温、脉搏测定
1.体温的测定通常测直肠温,首先甩动体温计使水银柱降至35℃以下,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涂以润滑剂后再使用。被检牛应适当保定。测温时,检查者立于牛的左后方,以左手提起其尾根部并稍推向对侧,右手持体温计经肛门徐徐捻转插入直肠中,再将附有的夹子夹于尾毛上;经3~5分钟后取出,读取度数。用后甩下水银柱并放入消毒瓶内备用。
测温时应注意:体温计于用前应统一进行检查、验定,以防有过大的误差。对门诊病牛,应使其适当休息并安静后再测。对病牛应每日定时(午前与午后各1次)进行测温,并逐日绘成体温曲线表。测温时要注意人畜安全;体温计的玻棒插入的深度为体温计全长的2/3;注意避免产生误差;用前须甩下体温计的水银柱;测温的时间要适当(按体温计的规格要求);勿将体温计插入宿粪中;对肛门松弛的母畜,可测阴道温度,但是,通常阴道温度较直肠温度稍低(0.2~0.5℃)。
2.脉搏数的测定测定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以次/分表示。牛通常检查尾动脉。检查者站在牛的正后方,左手抬起牛尾,右手拇指放于尾根部的背面,用食指、中指在距尾根10厘米左右处尾的腹面检查。检查脉搏时,待牛安静才可测定。一般应检测1分钟。脉搏过弱而不感于手时,可测心跳次数代替之。
(三)呼吸系统的检查
1.呼吸运动的检查在牛安静且无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如下检查。
(1)呼吸频率的检查:一般可根据胸腹部起伏动作而测定,检查者立于牛的侧方,注意观察其腹胁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1次呼吸。在寒冷季节也可观察呼出气流来测定。测定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以次/分表示。
(2)呼吸类型的检查:检查者站于牛的后侧方,观察呼吸时胸廓与腹壁起伏动作的协调性和强度。健牛表现为胸腹式呼吸,即在呼吸时,胸廓与腹壁的动作很协调,强度大致相等;病理情况下,牛表现为胸式或腹式呼吸。
(3)呼吸节律的检查:检查者站于牛的侧方,观察每次呼吸动作的强度、间隔时间是否均等。健牛表现为呼吸节律正常,即在吸气后紧接呼气,经短时间休止后,再行下次呼吸。每次呼吸的间隔时间和强度大致均等;病牛呼吸节律失常,常表现为由浅到深再到浅,经暂停后复始,或深大呼吸与暂停交替出现,或呼吸深大而慢,但无暂停。
(4)呼吸均匀性检查:检查者站于病牛的后方,对照观察两侧胸壁的起伏动作强度是否一致。健牛呼吸时表现为两侧胸壁的起伏动作强度一致;病牛则表现为两侧不对称的呼吸动作。
(5)呼吸困难的检查:检查者仔细观察牛鼻翼的扇动情况及胸腹壁的起伏和肛门的抽动现象,注意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状态和姿势,并听取喘气的声音。健牛呼吸时表现为自然而平顺,动作协调而不费力,呼吸频率相对正常,节律整齐,肛门无明显抽动。病牛则表现为呼吸异常费力,呼吸频率增加或减少,欢迎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