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别名:熊胆草、血风草、黄汁草、溪沟草、香茶菜、土黄连等。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产地分布:常成丛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溪旁、河岸、草丛、灌丛、林下沙壤土上,海拔-米溪黄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海拔米以下地区都能生长,常野生在溪边湿地、村边、沟边、田边及林下。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秋季开花,全年可收割2~3次,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青灰色。茎四棱形,被短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润湿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背面明显.有短毛,纸质,水浸后以手指揉之,手指可被染成黄色。老株常见枝顶有聚伞花序。气微,味微甘、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应用:用量15~30克,煎服;鲜品加倍。现多用治黄疸型肝炎及胆囊炎,无黄疸型肝炎也可治疗;痢疾、肠炎、癃闭、小便不利、跌打瘀肿。 成分:主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溪黄草附方
1、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
2、②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
3、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医方药学》)
4、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5、治瘙闭:鲜香茶菜二两,鲜石韦、鲜车前草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扫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