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让人变丑的体质第一名,
另外还有两名是痰湿、淤血。
湿热、痰湿,前三占了两个,湿气重的你就真的要小心了。。
湿气重是如何毁了一个人的容貌,可以看广东。
大家知道广东气候常年湿热。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25岁以上稍微上了年纪的,在这种湿热的环境生活久了,会更容易变黄、变黑、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皮肤没有光泽。。
所以有个邪恶的说法是“广东无美女”,这说法很气人,要知道,我也是在广东呐!
其实很多广东妹子们,她们的长相是不输,还有像我这样外地来到这边生活的,也像被下了蛊,与江浙川湘的水润不同,与北方的美女们的白皙迥异,在这儿,似乎长残总是更容易一些……
前段时间广州一直在下雨,现在又天气暑热,又是到了湿热多发的季节,这里忍不住要来说叨说叨。
广东地理位置处于岭南,全年有三分之四的时间,都是湿热气候。所以大部分人变丑,是从湿热的体质开始的。
外地人这时候也先别偷着乐,因为这种湿热体质,在全国都有很多。
经常熬夜
长期压抑、压力大
过度吃太多滋补品、固元膏之类
肝胆疏通差
嗜烟嗜酒……
都会导致体内湿热
1、头油、头屑多;眼屎多;眼睛浑浊不清澈;
2、面发黄发暗、油腻,易长痘痘、脓包;
3、口干口苦口臭,小便黄,白带多,色黄。体味大。
4、便秘,要么便便很黏的,冲不干净;
5、每天早上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头很沉,打不起精神。
舌质红,舌苔黄腻。
常用的去湿热草药有很多:车前草、淡竹叶、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鱼腥草以及土茯苓等,市面上很多凉茶、祛湿汤也多是用这些草药煲的。
车前草:利尿清热明目
车前草适应性强,在中国从南到北的山间田野、路旁河边,随处可见。
车前草是清热利湿的,清膀胱湿热火气,能明目,而且还能去脾之积湿。
感觉湿气重时可以煮一壶当茶,尤其是夏天的湿热感冒、腹痛腹泻时,一碗车前草煲猪肚就可以治好。
车前草煮茶,祛湿效果更显著,还能起到活血散瘀、健脾养血的作用。此茶,尤其适合寒湿重的人来喝。坚持喝几天能有效防止湿气变重,长期坚持下去能慢慢清除体内湿气。
我在这个汤里加了茅根清肺火、淮山养脾胃、并加了些红枣让它免于寒凉。
车前草主清膀胱、尿道的湿热。膀胱与肾相表里,所以也能清肾的一些炎症。一般尿道感染、肾炎、肾结石、肾积水,一般都会用上车前草来解决。
淡竹叶:止热毒风清心火
淡竹叶是性寒、入心经的中药材,能够清心火以除烦,因而对于热病所致的心烦口渴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药理研究还表明,正常人服用淡竹叶水煎剂,能明显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
尿道炎的患者喝完一般会拉一次肚子,把湿热排泄出去,也就好了。
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淡竹叶也是清心火一把好手。
晚上入睡困难,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心),又舌尖红时,是心火旺,这时就可以用淡竹叶来清心火。清心除烦啊~
如果近日感觉心烦易怒、燥热难耐,可以用
淡竹叶10克、白茅根10克,将淡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溃烂疼痛为主,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莲芯泡水喝也有效果,但莲芯特别的苦,没这个好喝。
溪黄草:清肝胆湿热
有些餐馆会贴心地提供这种药草茶——溪黄草茶。
溪黄草主要能清肝胆的湿热,有口干口苦、小便黄、眼睛干涩等肝胆火症状时,或咽喉不利时,可以喝一些。但如果没有这些症状,是没必要喝这玩意儿的~
而且必须要告诉大家的一个真相是,中药铺里的溪黄草是很苦的,但做茶的那种溪黄草,却不苦而且有回甘,不知道是不是什么特别的溪黄草……如果是自己平时喝,就去茶叶店买,不要去药店买。
因为偏苦寒性也大,我们自己把握不了,很容易伤阳气。。平时自己在家清肝火,不如吃下面几个。
鸡骨草:清肝利湿
鸡骨草也是广东民间常用的清湿热神器。
这个神器主要是清肝火、泻肝的湿热的。有口干、小便黄、眼睛干涩、眼屎多等肝火、肝湿热症状时,可以喝这个。肝炎患者也可以喝。
土茯苓:清湿热最省心,不伤阳
《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既能祛湿解毒又性平、不伤阳气的东西委实不多,土茯苓是一个。
也是像我这种怕寒凉伤阳气的人,最放心使用的祛湿食物。
土茯苓最好用野生的,效用会更清晰。我们曾委托黄老师在河源山里找了几个壮汉,采挖山里野生土茯苓,用传统的飞水法给我们制作土茯苓粉。
感觉体内有湿舌苔厚腻时,每天都可以吃,以健脾的方式搜剔湿毒;还有吃完麻辣、肠胃感冒上吐下泻、痛风、都可以经常吃一些,祛湿通络。
我如果去一些食品卫生不太放心的地方旅行,也会带上一小瓶,以防水土不服。
这段时间刚做好的土茯苓粉还有一些,深受湿气困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们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