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胎记是从出生就伴随着我们的,长在身上的胎记还好一点,可以通过衣物来遮蔽。但是还有很多会长在头部、颈部或者胳膊等等。太田痣作为胎记的其中一种,从儿童时期就伴随着大家,所以为了留住孩子们灿烂的笑靥,医院皮肤病诊疗中心小编建议,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太田痣简介:
本病发生于颜面一侧的上下眼睑、颧部及颞部,偶然发生于颜面的两侧。约有2/3的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皮损通常为斑片状,颜色可分为褐色、青灰、蓝、黑色或紫色。一般褐色色素沉着呈斑状,或网状或地图状,而蓝色色素沉着较为弥漫。浅褐色及深蓝色两种颜色可能不一定同时出现,但此两种颜色最常见于眼睑、睑结合膜、巩膜、颊、额、头皮、鼻翼及耳。上颚及颊粘膜也可受累。分布通常限于三叉神经第一、第二支所支配的区域。
约50%的太田痣是先天的,其余发生在10岁之后。偶有晚发或在妊娠时出现,还有少数太田痣发生于外伤或在结膜炎之后加重。
1
轻型
1、轻眼眶型淡褐色,限于上下眼睑。
2、轻颧骨型淡褐色。限于颧骨部。
2
中型
深青灰色到紫褐色,分布于眼睑、颧骨及鼻根部。
3
重型
深蓝到褐色,分布于三叉神经支配区。
4
双侧型
相关疾病鉴别:
伊藤痣:伊藤痣不同于太田痣,主要在于受累部位不同,皮损延神经区域位于锁骨上、肩胛及三角肌区。临床与组织学表现与太田痣相同。皮损色素不均,可呈蓝色和棕色。伊藤痣可为单独皮损,也与单侧或双侧太田痣相关。
褐青色痣:又称为获得性双侧太田痣样斑,表现为颧部蓝灰色至灰褐色斑片,较少累及额部、上眼睑及鼻部,眼部及口腔黏膜不会受累,易被误诊为黄褐斑。
斑片状蓝痣:又称为真皮黑色素细胞错构瘤或获得性真皮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弥漫性的灰蓝色,其上可见深色斑片,发病年龄及受累部位不尽相同,某些皮损可呈线状分布。
我院诊疗特色:
调Q激光是治疗太田痣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选择性作用于黑色素及黑色素细胞,对其他皮肤几乎没有损伤,治疗安全且痛苦小。
我们再来说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利用黑色素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光,将黑色素瞬间爆破,变成更微小的颗粒,部分色素颗粒移行至表皮被清除,大部分色素颗粒碎屑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淋巴系统转运代谢排出体外。
由于调Q激光选择性好,采用纳秒级脉宽,强大的爆发力将激光能量瞬间作用于目标靶组织,减少了能量向周围正常组织的弥散,减少其瘢痕、局部色素改变的风险。治疗后无开放性创面及出血,护理简单,恢复期短,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进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