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常见的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如果不注意对其预防,很容易造成广泛性的发病。因此,我们要清理整治环境,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身健康,远离疾病。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
①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②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疟疾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疾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人传播的。
预防措施:
①防止蚊虫叮咬,皮肤暴露处可涂抹趋避剂,防蚊叮咬。
②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子叮咬而传播,好发于儿童;最早表现为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以上,体温越高,病情越重;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婴儿则可表现为前囱门的隆起,婴幼儿高热时还会伴有抽搐、惊厥。
预防措施:
①10岁以下儿童应接种乙脑疫苗。
②采取必要的防蚊、灭蚊措施。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等症状。蚊虫叮咬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预防措施:
①预防寨卡病毒病的最好方式为防止蚊虫叮咬。
②准备怀孕和已经怀孕的妇女不要到寨卡病毒病疫区。
特别提醒
如果前往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
必须采取防蚊措施:
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
避免在树荫、草丛等
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住宿地方要有蚊帐或防蚊纱窗。
一旦出现发热、头疼、
关节痛等症状,
要及时就医,
并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
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来源:海曙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