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nevi)简称痣(mole),是一种称为痣细胞的黑素细胞的良性增生。虽然都能产生黑素,但痣细胞不同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前者在表皮下层和/或真皮内聚集成巢,而表皮黑素细胞会均匀分散为单个表皮黑素单元,另外,痣细胞不形成树突状结构(蓝痣除外)。
黑素细胞痣可以是先天性(图1)或获得性(图2),先天性黑素细胞痣(congenitalmelanocyticnevi,CMN)指的是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的黑素细胞痣。据前瞻性研究估计,新生儿CMN的发生率约为1%-3%,而大型或巨型CMN发生率约为1/。本文主要介绍CMN及其治疗。
图1.先天性色素痣
图2.获得性色素痣
临床特征
儿童早期(特别是3月至2岁间)变得明显的小型CMN,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常较为典型,称之为迟发性CMN(tardiveCMN)、早发性痣(early-onsetnevi)或先天性痣样痣(congenitalnevus-likenevi)。
CMN通常为小型或中型,单发,可出现于皮肤任何部位,皮损颜色从黄褐色到黑色,边界常不规则。此外,众多CMN有浓密的黑色终毛。根据成年期CMN皮损预估的最大直径可分为4类,见表1。
此外,对于大型或巨型CMN患者,还需评估痣周围“卫星痣(satellitenevi)”的数目,见表2。
自然史
CMN随着儿童的发育而成比例增长,从婴儿期至成人,头部皮损预估增长倍数为1.7,躯干和上肢为2.8,下肢为3.3。
CMN早期常为扁平、均质色素斑,后期可隆起呈鹅卵石、疣状或脑回状外观,颜色或深、或浅、或斑驳。此外,CMN的真皮内黑素细胞可能出现外周神经鞘分化或神经再生,形成软结节和大型丛状神经纤维瘤样斑块。
头皮CMN有逐渐减轻和消失倾向。CMN周围出现无色素性晕也提示痣有消退倾向(不限部位)。部分病例在无色素性晕出现之前,痣上方和/或周围会出现皮炎。新生儿中型和大型CMN可因皮肤脆性增加,在机械摩擦后会出现暂时性糜烂或溃疡。
治疗
小/型CMN
小型(图3)和中型(图4)CMN的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是否易于监测(颜色、厚度、形态和分布)、临床病史、父母的焦虑及美容需求等。例如头皮CMN因头发遮挡,临床不易监测随访,但在儿童期有自然减轻的趋势。而面部浅褐色皮损则易于观察,但影响美容,需要进行治疗。
图3.小型先天性色素痣
图4.中型先天性色素痣
儿童期小型和中型CMN出现恶性黑素瘤的风险极低,而青春期后的定期评估最为重要。对评估有用的是皮损初始照片及皮肤镜检查。另外,患者及家属需监测皮损变化,若有颜色、边界及形态(例如红色或黑色丘疹、结节或结痂)等改变,需告知医生。
大型CMN
考虑到美容需求、心理负面影响及恶化风险,大型CMN常需早期手术切除。有时很难完全切除(图5),部分患者可考虑仅切除大块的皮损。若受累面积大、解剖部位特殊(例如肢体远端、眼周、外生殖器)、深层组织受累(例如脂肪、筋膜、肌肉),手术切除几乎不可能去除所有痣细胞。此外,从理论上讲,即便手术完全切除CMN皮损也不能完全消除未来出现黑素瘤的风险,因为部分黑素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腹膜后。很多情况下,仅密切临床观察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
阅读全文,请登录新版优麦医生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