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最难受的其实是家长
尤其现在这种高温天气
生病简直太难受了
所以提前预防真的非常重要
尤其是传染病
儿童和青少年非常容易中招
那么有那些症状看起来像传染病呢?
怎么预防?
来看看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分4型,各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虫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叮咬健康人可传播此病。
传染期: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隔离期:发病超过5天,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潜伏期:3-15天,常为5-8天。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突然发热(24小时内体温常39℃-40℃)、躯干部皮疹和出血。儿童可同时有轻型上呼吸道不适,经常发生食欲差、面部潮红和轻微胃肠功能紊乱。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重症高危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肥胖、营养不良和有基础疾病者是流感的重症高危人群,感染后容易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杀灭成蚊,消除蚊虫孳生地:室内水养植物花瓶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清除室内阳台花盆和容器的积水;室外积水容器定期清理,水桶、水池加盖,搞好卫生清洁。
2、避免蚊虫叮咬:户外长时间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在外露的皮肤涂防蚊水;装纱门、纱窗,挂蚊帐防止蚊虫叮咬,减少到树林丛生的地方活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
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
传染期: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
隔离期:依《广东省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粤疾控[]号),隔离期应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或不少于病后2周。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水痘聚集性疫情。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
预防措施:
1、目前治疗水痘尚无特效药,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接种两针水痘疫苗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注意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
3、注意隔离,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防止水痘患者再次与易感儿童及孕妇接触;
4、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5、注意饮食,出水痘期间,最好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多喝水;
6、集体单位内出现多例水痘病例,建议停课或停工,及时就医。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
传染期: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依《传染病学》(第8版),隔离期应至咽拭子培养3次阳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我市以3-8岁儿童居多。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猩红热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患者应建议其尽快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2、注意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
3、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4、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人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
5、集体单位内出现多例猩红热病例,建议停课或停工,及时就医;
6、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为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呕吐、腮腺肿大等。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传染期:腮腺肿大出现前7天至后9天约2周时间内均具有传染性。
隔离期:依据《广东省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粤疾控[]号),隔离期应自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不少于病后2周。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1岁以内少见。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缺勤学生查明原因,发现新病例要及时报告;
2、注意空气流通,在学校等场所中,应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
3、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4、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人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戴口罩;
5、集体单位内出现多例流腮病例,建议停课或停工,及时就医;
6、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H5N1、H7N9、H5N6、H10N8、H9N2等。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也可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可传染禽流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多为2-4天。每种不一致,H7N9可达10天。
传染期:患者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在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H9N2禽流感住院患者,间隔24小时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通常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与从事家禽养殖业者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
1、应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3、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到禽流感带病者、染病禽类及其粪便,不要使用未彻底煮熟的禽肉制品;
4、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活的或未经煮熟的鸡鸭,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
5、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症状时要加以注意,及时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常见EV70,CA24偶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的眼分泌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或通过接触被污染物体的表面、器械或溶剂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5岁以下儿童。
潜伏期:腺病毒感染潜伏期4-12天,平均8天;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潜伏期12小时至3天。
传染期:腺病毒感染的传染期从开始发病到发病后的14天,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的传染期从发病起至少4天。
隔离期:依据《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方案(年版)》,隔离期应至症状消失为止,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临床表现:潜伏期短,起病急骤。患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双眼发烫、怕光、眼红、流泪;有异物磨痛感;眼皮红肿、有分泌物。
预防措施:
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患者适当隔离。治愈前不要返回工作或学习场所;避免到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严禁到公共泳池游泳;
3.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高危人群:3岁及以下婴幼儿。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传染期:发病后的1周。
隔离期:依据《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年版)》,隔离期应至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或疱疹为特征,出疹常见于手、足、口腔等部位。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神经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重症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3.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
4.居室要经常通风;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接种EV71手足口病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传播快,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和溃疡。
传染源:感染者。
传播途径: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婴幼儿及儿童。
潜伏期:2-4天。
传染期:发病后的1周。
隔离期:隔离期应至所有水疱变干或遵医嘱;如致病原确定为EV71型肠病毒,则至所有水疱变干后两星期。在此期间,病人应配合隔离治疗。
临床表现:急性发病、发热、咽疼。可见界限清楚的灰色丘疹、1-2mm水泡样咽部损害,逐渐发展为较大溃疡。损害好发于扁桃体舌颚弓、喉头部、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病程可持续4-6天。
预防措施:
1.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儿童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
2.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
3.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
4.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小编有话说
家里有小孩的
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哦!
-END-
投稿合作建议联系
合作QQ
合作电话
注:手机QQ添加时,若无法找到,请选择“找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