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
一些多年不发生
或很少发生的疫病,
一些在正常年份
不会发生的疾病,
由于洪水的缘故,
亦有可能发生。
目前虽然没有疫情发生,
但防病防疫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那么,
洪灾过后,
大家要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请一定要详细看看下文。
另外,
请大家分享出去哟~
暴雨过后,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这些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引起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温馨
提醒
1
要注意防疫消毒,杀虫防病;
2
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烧熟煮透,不食用病死禽和霉变的食品;
3
不食用洪水浸泡过的食品;
4
不要喝生水;
5
水源改变时,山水、井水等新水源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消毒处理后使用;
6
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孽生;要积极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7
要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8
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淤泥、疫水;
9
出现发热、咳嗽、腹痛和腹泻等医院就诊。
问
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答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清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要扎紧裤服、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以下食品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禽畜、水产品、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剩饭剩菜、生冷食物;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问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答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2.保护水源免受污染,特别是生活饮水。
3.灾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5.消灭苍蝇。水灾期间要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问
粪便应如何消毒处理?
答
清理被淹厕所、粪池,畜圈、禽舍,将周围外溢的粪便、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泥封堆肥;坑穴及周围用浓度-mg/L含氯消毒液喷洒。
病人粪便和呕吐物清毒方法:加入吐泻物1/5量的漂白粉,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干便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1:1比例,如果粪便特干可加2倍量10%的漂白粉乳剂,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无粪尿液可ml加入漂白粉5g或用漂粉精2g混匀后,作用两小时。
问
临时野外住宿应注意哪些?
答
1.临时居所要新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还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地面两尺以上,不要睡地铺。
2.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3.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剂。
问
需要注意和预防哪些疾病?
答
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另外还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非功过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问
饮用水如何消毒?
答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刷牙、漱口,便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注意饮水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的消毒方法很多,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问
如何对环境进行消毒?
答
1.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2.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mg/L有效氯溶液(每1公斤水加5g-10g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按20%计)喷洒消毒30分钟。
3.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m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4.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问
如何灭蝇?
答
大雨过后,苍蝇孳生地因水淹,蝇幼虫大多死亡,但由于水的冲刷使生活垃圾及有机物漂流到各种死角和缝隙处,形成面广、量大的新孳生源地,因此雨后灭蝇应从以下入手:
1.清除过水后的垃圾死角,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
2.旱厕及时清挖,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日产日清,防止散落;
3.存放的干草、树叶等有机垃圾过水后发酵即可成为苍蝇孳生源,也要及时清除或采取沤肥处理;
4.成蝇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滞留喷洒或蝇拍捕杀的办法进行杀灭。
问
低洼区如何灭鼠?
答
大雨过后低洼区域大量过水,鼠洞被淹没,因大家鼠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大部分个体存活,少部分病鼠或存活能力差的老鼠被淹死,对于鼠尸要统一挖坑深埋。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探索行为加强,破坏性更大,此时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鼠夹、粘鼠板、鼠药等单独或同时布放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杀灭,切记千万不要使用剧毒鼠药,由于此时多水,剧毒鼠药更易引起难以估计的后果。灾后清洁环境、堵鼠洞、清除散落的生活LJ是保证灭鼠效果的关键。
问
如何灭蚊?
答
蚊虫孳生于水中,大雨过后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原孳生地的蚊幼虫被水冲走,短时间内蚊虫的密度可能不升反而会出现下降,但由于雨后空气湿度增高,更适合成蚊叮刺吸血繁殖后代,成蚊吸血频率增高。雨后各种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地增多,在雨后大约10天左右蚊虫密度将会形成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人被叮的次数增加,同时被感染各种蚊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登革热等机会增加。因此大雨过后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疏通沟渠,主要是房前屋后、院落内的盆罐积水要清除,特别是饮料瓶、矿泉水瓶,量多,面广更应引起注意。再生资源收集点是重点单位,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喷洒的办法防止蚊幼虫孳生。沟渠积水要及时疏通,对于观赏池内积水可及时补充放养鱼类,采取生物防治的办法控制雨后蚊幼虫的孳生。
在发生洪涝灾害后,
为了保护自身健康、
减少疾病发生,
以上这些方面一定要注意哦~
来源:县卫计委
编辑:莎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