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木难成林,片石不成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大家应抛弃一些成见,多一些包容与合作。在应对抽动症方面,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去探索,才能让更多孩子走向康复。正所谓,“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在此,我先给大家送上迟到的祝福,祝愿大家中秋节、国庆节快乐!家国同庆日,阖家团圆,幸福安康!此时,我们应把自己焦虑的目光从孩子的身上转移开来,感念于祖国的强大和国泰民安,让自己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让好的情绪感染自己,感染家庭,感染孩子,让家庭充满欢乐和笑语!其实,我们不必有过多的烦恼,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抽动症,就会发现抽动症根本不算大事,它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只要我们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重点讲到抽动症状的一般演变规律,目的是告诉大家抽动症状在和谐宽松的条件下抽动症的基本走向,以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再慌张,也更容易发现病重的原因。不过,这里我还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当然还会有特殊的情况,每个患者身体条件和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因此,症状发生演变的规律有所差异也是正常的。至于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会因人而异,不少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见症状了,也有些孩子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一点。大家也不要因为孩子抽动的时间长而烦恼,如果心态调整的很好,两年、三年会很快过去的,对生活根本没有太大的影响,至少我家就是这样的。反过来讲,时间长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这样释放的会更加彻底,身心恢复的会更加健全;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优秀,人生体悟也会更加深刻,孩子康复后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在我看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抽动症至关重要,这是患者遵循科学治疗的前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治疗呢?
切忌“病急乱投医”
很多家长得知自己孩子患有抽动症后,最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首先,这么做本身就有不合理之处,抽动症不是急病,更不会危及生命,完全不需要过于急迫和担心。抽动症不是一天就造成的病,相反,它是家庭日积月累的结果,或是孩子长期身心不健康造成的;当然,抽动症更不是看看医生、吃吃药就能很快好的病,那些希望仅仅看看医生孩子就能康复的家长,往往事与愿违,一次次的求医,带来的只是更大的失望和无助。这里也告诉那些想指望找到某位神医药到病除的家长,这种想法无疑于白日做梦,越早放弃这种想法,对孩子可能就越好。其次,“病急乱投医”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治疗思路和用药方法,一段时间内用多种治疗方法,很容易造成孩子身体内部功能的紊乱。道理很简单,有的医生让身体往东走,有的医生让身体往西走,还有的医生让身体往上走,方向不一,身体必然会失调;还有就是,长时间服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药物本身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加重肝、肾等器官对药物排出身体的负担。最后,病急乱投医意味着家长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本身就不属于科学的治疗,在没有全面认清抽动症的情况下,四处求医,让孩子走在抽动症治疗的弯路上,延误孩子走向康复的宝贵时间。不得不说,有些孩子的身体真实是家长“疾病乱投医”的各种折腾给搞坏的。
找到致病的根源性因素
孩子生病后,我们家长首先要做的应是全方位的反思和思考,从根源上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抽动症。一般来看,凡是患有抽动症的孩子都是身心失衡的,也就是他们的身心状况都不是很好,不论心理状况,还是身体状况,都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弄清楚,究竟是哪种因素最先导致的身心失衡?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外部生活环境不和谐和教育方式不恰当造成孩子身心失衡;另一种认为是孩子身体不健康造成的抽动症,与什么心理没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要亮出我的观点,我认为由外部环境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身心失衡应是根源性因素;身体的其他疾病应视为诱发性因素。
所有孩子的心理问题,从外部生活环境去观察,它的生成原因都是有迹可循的。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抽动,是身心失衡的外在表现》中都曾经专门论述过,大家可以再去回顾一下。为此,我们首先从孩子的父母身上找原因,寻找到夫妻双方的各自性格缺陷,发现哪位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良的行为主要包括经常打骂孩子、控制孩子、吓唬孩子以及唠叨孩子等;还有就是夫妻双方不和睦的行为,包括夫妻双方经常吵架、打架以及冷战等,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其次从照顾孩子的老人身上找原因,看看他们有没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没有经常恐吓、控制甚至打骂的行为。我们每个家长都会批评孩子,这是正常的教育行为,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不能超过孩子正常的承受范围,但如果过于严厉,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就属于过度的行为了,也就被列为不正常的范围之内了。对此,大家也不要过于吹毛求疵,只要没有过度的行为就好了,否则,也会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最后,家长还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去寻找原因,比如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有没有受到过意外的惊吓,尤其是在幼儿阶段。
在我看来,孩子身体的各类疾病不能算作根源性因素,它们只是诱发性因素。从大家的反馈来看,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很容易有下列的疾病现象:一是眼耳鼻喉、扁腺咽窦等器官的病变或炎症;二是身体过敏;三是各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等。像这种情况,我们很难说是抽动引发的疾病,还是疾病引发了抽动。比如结膜炎容易导致眨眼睛、翻白眼等抽动现象;经常眨眼睛、翻白眼等抽动现象本身也容易导致结膜炎。如果结膜炎好了,抽动症也好了,这应该是轻微抽动症,很快自然康复了;如果结膜炎好了,抽动症状还没有好,而且还会反复发作结膜炎,那么,显然这是抽动症引起的结膜炎。在治疗抽动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身体的这些疾病不过是抽动症的诱发性因素,它们的存在确实会引发和加重抽动的症状,仅仅依靠疾病本身的治疗并不能彻底治愈抽动症。以我家孩子为例,整个过程一直伴有腺样体肿大,中间也反复发生过多次的结膜炎,我们基本没有做过任何治疗,现在也全都恢复正常了。
对“症”下“药”并非好事
在治疗抽动症上,很多医生都会用药物控制抽动症状,虽然在开始使用的时候,抽动症状会有所减轻甚至消失,但这些药物并没有根除抽动症,长期使用后,基本上是无效的。由于家长们非常在意孩子的抽动症状,使他们非常依赖于这种治标不治本治疗方法。就西医来说,他们主要使用一些抑制神经类的药物,在《为什么吃西药无法治愈儿童抽动症?》文章中,我做过详细的分析。
对中医来说,他们会使用全蝎、蜈蚣之类的配方,这些药物也许能够缓解抽动的症状,但也没有解决致病的根源性因素,不会达到根治的目的。如果长期使用这些中药,对身体的伤害是远远大于西药带来的副作用的,因为这些配方毒性非常大,对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是无法排解掉的。
当前,治疗抽动症还出现了手术治疗的方式,我想这与使用药物控制症状是一样的,不是从病根上入手,只在乎治标,而且手术的危害更甚于药物,一旦损害了身体就再也不会逆转。还有些家长,觉得抽动症是其他器官病变引起的,把诸如腺样体、扁桃体之类的器官给切除掉,这些方法都是极端不可取的。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特定的功能,都是我们身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扁桃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免疫功能,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抑制和消灭来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对人体起保护作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切除。
不论是中医、西医还是手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治疗方式,其危害不仅仅在于它会延误孩子康复的时间以及伤害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因为这种“堵”症状的办法,只会加剧身心的不平衡,在堵不住的时候,造成抽动症状的大爆发之势。
不宜长期依赖药物调理身体
国人心目中有关“有病吃药”的想法太过于根深蒂固了,好像只有吃药才算是看病。即便大家不针对于抽动的症状用药,也会想办法找出致病的原因,然后用药物来调理身体。在治疗抽动症方面,中西医的治疗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西医主要围绕诱发抽动症的疾病进行用药,认为这些诱发性因素是抽动症的主要原因,具体药物主要有消炎类药物、抗过敏类药物以及各类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补充类药物。使用以上药物,也许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由于并没有去除一些根源性因素,多数还会反复,那么,必然会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其结果必然对身体造成负面的影响。长期服用消炎药,尤其是抗生素之类的,会让身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身体自身就会有变弱的趋势,也容易引发其他类的疾病;长期服用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类的药物,很容易打破身体自身对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和自然平衡,而且我们很难知道到底吃多少才算适当,长期服药就会过量,吃多了就会过犹不及,反而有害健康。正常来看,用均衡和有营养的饮食进行补充最为合适。
中药治疗抽动症往往以调理身体为主,不同的中医师会有不同的治疗思路和用药方法,再加上每个孩子的体质特征不同,总体用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些可能主要治疗脾胃虚弱,有些可能会以治疗肝风内动、阴阳失调为主。不论哪种思路,我认为使用中药有一个关键原则,就是不宜太长时间服药,最好不要超过半年,如果服药一年、两年还没有治愈,我建议各位家长尽快停药。否则,基本上是弊大于利。这主要是中草药的性质决定的,治疗疾病使用的中草药都属于偏性的,有些是热性、有些是凉性,还有些有毒性,它们都不属于人体正常食用的范畴,用来治病是可以的,如能对症治疗,应该很快会有疗效的。如果长期不见明显效果,还继续服用的话,肯定会改变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状态,甚至伤害身体的其他器官,其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服用中药也应非常讲究。
有效运用“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算是一个统称,它以心理调节为入手,注重改变家庭的生活环境、改变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平衡和身体健康的方法。我一直认为这是治愈抽动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容易让孩子彻底康复的方法,我是最为推崇的。在这个领域,最有成就的是海夫人,多年前她的孩子就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走向康复,她的治疗经验也被广泛宣传和认可,很多家长因她而受益。了解到,她已经出版了两本治疗抽动症的书籍,大家可以上网搜查,建议购买和认真阅读。实话实说,我虽然认同她的治疗理念,但我并没有阅读过她的书籍。总体上,我对抽动症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主要得益于我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家孩子治疗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走过任何弯路,医院,也没有吃个任何药物,在坚持心理调节的同时,还使用了多成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