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宝宝防晒更加重要?
宝宝皮肤娇嫩,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相同情况下宝宝接受到的紫外线照射量是成人的数倍,皮肤无法抵御紫外线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伤害,更容易晒黑、晒伤。一旦晒伤,还会出现皮肤红肿、蜕皮、灼痛等严重问题。而且如果是长时间处于太阳下,导致宝宝皮肤发烫,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继而头晕、发热等症状。另外,宝宝的眼睛晶状体透明度高,不易过滤紫外线,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还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导致角膜炎和结膜炎,更会加快眼病(白内障)的发病。有研究,儿童时期频繁的阳光照射和晒伤,还会使今后生活中黑色素瘤发病几率比他人高;获得性色素痣和黑素瘤中BRAF基因突变也与儿童期曝晒相关。奶爸tips:
Q:不是都说晒太阳好,有助于宝宝补钙吗?那现在又说会晒伤,所以到底是晒还是不晒呢?
A:首先,民间所说的晒太阳补钙,其实是皮肤通过UVB照射转化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三者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其次,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会受到所在的地区纬度、云层、天气、皮肤颜色及皮肤暴露面积等影响。宝宝皮肤娇嫩,并不适合暴晒,补充维生素D还应考虑其他方式,要真是太阳下直晒,宝宝一旦出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02
不同月龄做防晒有什么讲究?
对于宝宝防嗮方式的选择,通常会以6月龄为界限。对此,美国儿科学给出的建议:·6月龄以下宝宝防晒·
6月龄以下的宝宝在户外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夏季最好一直在树下、雨伞下或婴儿车顶篷下等阴凉处。6月龄宝宝外出时,要穿上覆盖住手臂和腿部的轻便衣服,并给宝宝戴一个大帽沿的防晒帽,帽檐尽量遮盖颈部以防止晒伤。以上是公认的6月龄以下宝宝推荐的防晒方式,即采用太阳伞、衣物、帽子等方式进行遮挡。但存疑的地方在于,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如果实在没法遮阳或没有衣物可以遮蔽身体的情况下,可以在6月龄以下宝宝身上涂抹少量防晒霜,防晒系数至少为15SPF;而我国专家则认为,1岁以下的宝宝使用防晒霜都要非常谨慎,可以先少量涂抹在皮肤,观察24小时无过敏反应后再使用,且每次使用新防晒霜前都要做过敏测试。针对这点,奶爸建议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ABC防晒原则:A:Avoid,避免晒。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都是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出行。B:Block,遮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好「硬防晒」,最原始的用衣物、帽子、遮阳伞、墨镜等进行遮蔽,效果也是最直接的。C:Cream,防晒霜。当A和B都不能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可以用防晒霜来进行补足。要真把孩子全副武装成「粽子」,娃也难受不是,这时使用纯物理防晒霜(比如有效成分为氧化锌)来进行防晒。·6月龄以上宝宝防晒·
首先,同样的要尽量避开太阳最大的时段出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晒),减少阳光照射。如果一定要在高峰时段出门,给宝宝穿上防护服,推荐棉质衣物,既凉爽又有保护性。其次,要准备一个可以遮住脸颊、下巴、耳朵和颈后部的宽边帽,以及同时具有UV保护功能的太阳镜,这样才能很好的保护孩子眼睛。另外,6个月以上的宝宝,为防止晒伤可以在皮肤未被衣服覆盖的区域,使用防晒指数SPF15或更高的防晒霜涂抹在皮肤上。出门前约15至30分钟涂抹防晒霜(使用前做好过敏反应测试)。最后,要记得防晒霜一定要涂抹足够的量,才能发挥作用;每2小时或游泳、出汗后都要重新涂抹哦。03
防嗮霜产品有哪些注意事项?
说起宝宝的防晒产品,那就要先聊一下物理防晒霜VS化学防晒霜的区别了。物理防晒霜:物理防晒霜是将照射到肌肤表层的太阳光和紫外线,利用矿物颗粒来阻挡、反射或散射掉紫外线,从而有效防晒。这就相当于在宝宝皮肤竖立一面镜子,通过物理反射的方式,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物理防晒霜不被皮肤吸收,对于宝宝来说,选择物理防晒霜安全性更高。化学防晒霜:化学防晒霜是以吸收紫外线的形式来防晒,由于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所以对宝宝娇弱的皮肤具有刺激性,不推荐选择。奶爸tips:
给宝宝选择防晒用品,除首选物理防晒成分的防晒霜外,还应优先选择霜剂,因为霜状乳状的防晒产品使用起来更方便控制用量,建议宝宝涂的防晒霜,脸部用量为半枚硬币大小,全身则要用到15ml的量才能保证防晒效果。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来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世界卫生组织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