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09—12日
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山城重庆成功举办。
以“植物科学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的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表观遗传学、植物基因组与系统演化等专业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及讨论。
大会对前不久意外去世的钟杨教授组织了追思会,对钟杨教授的生平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钟杨精神”,希望广大植物学工作者以之为榜样,学习他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扎实顽强的工作作风(图1)。
图1.大会发起弘扬“钟杨精神”的倡议。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先生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邓兴旺分别作了题为《超级杂交稻育种进展》和《种子发芽与幼苗出土:一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生死决断》的大会报告。袁先生通过对杂交稻进行形态改良和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可以激发出水稻巨大的增产潜力。他预计未来数年内杂交稻产量有望达到每公顷17吨。邓兴旺则介绍植物种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整合多项外界刺激并最终完成种子萌发、出土和光形态建成这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图2)。这个过程设计蛋白质泛素化、磷酸化等一系列负责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调控(图3)。
图2.邓兴旺博士在做报告。
图3.光激活受体phyB直接调控EIN3蛋白降解,抑制乙烯反应的作用模型(HuiShi,etal.Mol.Cell)。
清华大学谢道昕教授介绍了和饶子和院士等合作,关于植物激素strigolactone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strigolactone可以共价键修饰激素受体D14,首次提出底物-酶-活性分子-受体的全新激素识别机制,突破了长久以来底物和受体可逆结合的观点(图4)。
图4.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受体识别的分子机制(RuifengYao,etal.Nature)。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左建儒研究员则介绍了他们和曹晓风院士关于植物亚硝基化修饰调控非生物胁迫的进展。他们发现植物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5的Cys受到亚硝基化修饰,从而调控其甲基化转移酶活性,最终调控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图5)。
图5.蛋白质亚硝基化与甲基化通路互作调控植物胁迫反应的工作模型图(JiliangHu,etal.Mol.Cell)
本届植物学大会介绍了近期我国植物学研究的一些重大进展,同时越来越多的课题组涉及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我们相信植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成果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井喷“。作为蛋白质组学的领跑者,景杰生物与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院在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水稻株型优化、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花瓣衰老、泛素化修饰、光合作用调控等领域进行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PinealResearch、PlantJournal、PlantPhysiology以及MolecularCellularProteomics等著名学术刊物上。
参考文献:
HuiShi,etal.,TheRedLightReceptorPhytochromeBDirectlyEnhancesSubstrate-E3LigaseInteractionstoAttenuateEthyleneResponses.Mol.Cell
RuifengYao,etal.,DWARF14IsaNon-canonicalHormoneReceptorforStrigolactone.Nature
JiliangHu,etal.,NitricOxideRegulatesProteinMethylationduringStressResponsesinPlants.Mol.Cell
关于景杰生物
景杰生物通过整合以组学为导向(包括基因蛋白质组学和组蛋白密码组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以生物标志物为导向的药物研发、以高质量抗体为基础的诊断试剂盒开发这三个环节,逐步构建起“疾病精准分层”、“精准药物研发”、“疾病精准诊断”三位一体的精准医疗产业化发展的运作链条,从而为精准医疗产业化开创出一片广阔前景,并开辟出一条可行路径。
延伸阅读:
景杰生物周年庆“”豪礼诚钜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