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种抑制植物分枝的新型植物激素,SLs的合成和信号传导途径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尤其是信号途径更是知之甚少。
本研究以多个水稻矮化多分蘖突变体包括SLs合成途径中的丛矮2号、S1-40、gsor23和信号途径中的gsor、gsor为实验材料,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找到到上述突变体中发生突变的基因。
采用酵母双杂交等方法筛选出了与SLs信号途径中D3和D14相互作用的蛋白,同时利用EMS诱变获得了多个d14的表型恢复突变体,为进一步揭示SLs调控水稻分蘖和植物分枝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一级学科
植物学
二级学科
植物分子生物学
简述
方案包含四大部分:
1、独脚金内酯合成途径OsCCD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独脚金内酯合成途径OsCCD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D3基因的功能分析。
4、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新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验证。
核心设备
荧光定量PCR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图位克隆,酵母双杂交,蛋白互作
实验流程及设备
相关科研团队
从事此研究方向比较强的科研团队
相关论文
相关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基本概念
水稻杂交系,图为克隆,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
实验流程
1、独脚金内酯合成途径OsCCD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水稻分蘖是决定粮食产量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也是决定株型结构的重要因素。
水稻分蘖又是一种特殊的产穗分枝,研究控制水稻分蘖的分子遗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1水稻材料与农艺性状
籼稻品种丛矮2号(cl2)、93-11和Dular,粳稻品种日本晴和IC-2-1由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提供,籼稻Indica9由本实验室保存。矮化多分蘖突变体S1-40是由日本晴经1%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而来。
分别播种、cl2、日本晴和S1-40,成熟期统计株高、分蘖数目、节间长度、穗型及籽粒大小等主要农艺性状。
1.2遗传群体的构建
用丛矮2号与粳稻品种IC-2-1、S1-40与籼稻品种Dular分别杂交并自交获得F2群体,于抽穗期调查F2群体中正常株与矮化多分蘖株的分离情况,统计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并进行卡平方测验。
以F2代中矮化多分蘖个体组成定位群体,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
1.3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
基因初步定位时,首先根据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的原理(Michelmoreetal.,),,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对InDel(Insertionanddeletion)标记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并找出可能连锁的标记,再用F2代单株验证该多态性标记是否真正与目标基因连锁。
基因精细定位时,根据已公布的水稻全基因组序列信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