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是水,也不是汽水,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通常是存在骨缝关节处,大家以为湿气是小事,往往不当回事。其实湿气才是各种各样病症源头。
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湿气遇寒为湿寒,遇热为湿热,遇风为风湿,还有暑湿、痰湿,所以我们不要轻视湿气!可以试试中医的“内服外用”祛下湿。
图片源于网络
“内服”祛湿,药食同源
利用药食祛湿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有些人祛湿采用的食材有时却不对症,效果也就没有那么好。
01
健脾祛湿
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比较平和,适合人群广,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的人平时慢慢调养。如:茯苓、白术、扁豆、芡实、莲子(去心)、薏苡仁(炒后不会太凉)、山药(适用干品)、豆芽等。
02
清热祛湿
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适合于口苦口臭、大便粘腻难解、尿黄湿热较重者,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如:冬瓜、茵陈、溪黄草、木棉花、鸡蛋花、鸡骨草、车前草、蒲公英、蛇舌草等。
03
芳香化湿
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醒脾开胃的作用,可以煲汤、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选用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兰等。
“外用”祛湿。穴位经络皆受用
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食疗祛湿外,中医的一些传统疗法对祛湿也是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比较适合日常使用,值得一试!!
1
穴位按摩、艾灸
按摩、拍打曲池、阴陵泉、委中、丰隆等穴位有祛湿的功效。艾灸对于湿寒较重的人更为合适。
2
拔罐、刮痧
拔罐、刮痧可以疏通体表经络,激发脏腑气血流通。促进湿气排泄。头晕、头重者可选额部、印堂、太阳穴、风池、颈部进行施术;腰背酸困者可选取曲池、尺泽、委中、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进行施术。
3
泡脚
春季湿气加重,真菌繁殖,很多人的香港脚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泡脚不但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对脚部真菌的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常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花椒、黄柏等作为泡脚的材料。
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