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人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动物禽流感、狂犬病
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2.有传染性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消化道。
3.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幼儿常见传染病
1.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
2.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3.学龄前幼儿肺炎
4.流行性感冒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麻疹
7.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
用50度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实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分辨、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由于病人眼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或物、经水均可传播,所以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2.家庭中有此种病人时要做到毛巾、脸盆等分开,并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
3.有条件应对病人进行隔离,至少做到家庭隔离,教育病人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勤点抗病毒眼药水,要每小时点1次。不要与别人合用同支眼药水。
5.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学龄前幼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实际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1.轻型支气管肺炎
2.重型肺炎:除轻症肺炎之表现加重外,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且伴有其它脏器功能损害。
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知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加强晨检等,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麻疹预防知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出疹期3天:病程4-5天提问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面对气温的骤然变化,为确保幼儿不爱疾病侵害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秋冬季,幼儿园可制定以下秋冬季防塞工作措施:
防寒保暖
(1)加强对厨房制作食物的保温,要求饭莱按时出锅,不得提前也不得推后;
(2)加强对班级进餐环节的管理,教师要准时打饭,打回班级的饭菜尽量要减少闲置时间,保证幼儿吃热饭、热菜、喝热烫,并及时为吃饭慢的孩子添换热饭莱;(照顾体弱儿先吃饭)
(3)班級值午睡的教师要不定时的为蹬被幼儿盖被,并要照顾好当日有病的幼儿和体弱儿;
(4)天气好的日子,要为汗脚幼儿晒鞋子,保证幼儿午睡后鞋子的干燥;
(5)由于天气寒冷教师要多提醒幼儿喝热水。
加强锻炼增强保育意识
(1)开展有关冬季锻炼的健康活动,加强晨间(午后)户外锻炼活动,提高锻炼效果;
(2)锻炼时注意对孩子脸部、手部的保护;
(3)増强保育意识,幼儿运动前后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并提醒幼儿塞好衣裤。
同时老师们可为幼儿精心准备一份满载着浓浓爱意的“爱的提示”,包括:你今天参加晨炼了吗?你今天喝热水了吗?你的内衣塞进裤子里吗?你转呼啦圈了吗?你夹沙包跳了几次等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小游戏。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