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云南医》杂志社独家支持
第21期
小编语: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导致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福利专区:
本期文章后留言高血压相关问题,专家进行专业解答
本期内容:高血压病,应防治结合
专家:云医院主任医师硕导郭子宏
专家介绍:
郭子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医院高血压病房主任。
云南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老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理事,医院协会老年病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云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与督导专家。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
年7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以及临床药物研究,擅长于老年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的临床诊治,在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以及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教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多次被评为昆明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及“三育人先进个人”。
问:什么是高血压?
郭子宏: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导致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影响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高血压不仅是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更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往往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和家庭以及国家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
问:我国高血压的现状是什么?
郭子宏: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而且呈年轻化趋势,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7亿。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比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和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26.3%提高到了30.2%,治疗率由12.1%提高到24.7%,而控制率则由2.8%提高到6.1%。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非常低,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缘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接受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问:我国高血压有什么流行规律?
郭子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版》指出,我国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如下:
(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步上升;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有研究表明,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既往研究显示,高盐摄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患病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可能与我国北方居民盐的摄人量高于南方有关。
(4)同一人群血压水平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并不均衡,农村与城市的饮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饮食以腌菜与米面为主,摄入水果及蔬菜等食物较少。城市居民主要摄入食物为米面与脂肪类食物,能量常常摄入过多。
能量摄入过度、
低钾高钠饮食、
蛋白质摄入多、
大量饮酒均会增加高血压发病概率。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肥胖、精神压力大,体力活动少是当今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父母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高。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问:云南省的高血压患者多吗?现状如何?
郭子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北回归线横贯其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因云南高海拔地理位置特征及少数民族高盐饮食习惯,高血压成为我省常见、多发病,是影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偏低。
年全省管理高血压患者.93万人,血压控制率为51.36%。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许勇刚表示,我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5%,据估算目前全省成年高血压患者人数近0万人。由此可见,云南省属于高血压的高发区。
问:年纪大就一定都会得高血压吗?高血压会遗传吗?
郭子宏: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有一些与世隔绝的土著民族,如太平洋中某些小岛上的居民和我国西南深山区的彝族农民,他们的平均血压很低,且不随年龄而上升,在这些人群中很少有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也并非人人都得心血管病。
问:什么因素导致高血压?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呢?
郭子宏: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多因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遗传因素。
高血压与遗传因素的关联性较为明确,国内外诸多研究均提示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也发现,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后代有可能也是高血压患者。
2、个体因素。
如身体肥胖、超重,过食油腻等,肥胖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人们在正常体重下患高血压的概率为11.3%,而肥胖者患病率高达44.5%。口味过重,食盐摄入较多是导致高血压的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低钠却有助于降血压,且高钙和高钾饮食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机率
3、行为因素。
长年大量吸烟、饮酒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可致心率增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吸烟者易发生恶性高血压,易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危及生命。
4、环境因素。
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很不规律,心理情绪恶劣,加上缺少必要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其相对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综上所述,具有高血压家族史、
糖尿病史、
饮酒、
吸烟、
超重、
高盐饮食等特征的人群为高血压易患人群。
问:高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常见症状又是什么?
郭子宏:高血压病的症状,往往因人、因病期而异。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有些人血压不太高,症状却很多,而另一些病人血压虽然很高,但症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
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瞬时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
头痛:这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
遇事敏感、
易激动、
心悸、
失眠较为常见,
入睡困难或早醒、
睡眠不实、
恶梦纷纭、
易惊醒。
肢体麻木: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如果肢体仍然麻木,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医院就诊,预防中风的发生。
出血: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故容易破裂出血,
其中以鼻出血多见,
其次是结膜出血、
眼底出血、
脑出血等,
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如果当病人出现莫名其妙的头晕、头痛或上述其它症状者,都应该考虑是否患了高血压,应该早诊断、早治疗。
问:为什么要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
郭子宏:临床研究证实,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肾脏、眼底病变的发生率。因此,在人群中,一定要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促进干预措施的落实,进而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同时普及临床合理用药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问: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高血压?
郭子宏:
1、合理膳食。
在高血压疾病防治中,饮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合理调节自身饮食。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控制能量摄入,适量食用复合糖类食物(如谷物、
南瓜、
土豆、
红薯等);
限制脂肪摄入,食用植物油,并多食用海鱼;同时摄入适量蛋白质。此外,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通常每天不可超过6克。
2、合理运动。
高血压患者需坚持有氧运动
(如游泳、
慢跑、
散步、
骑自行车等),
并在运动中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不可过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2)不可空腹运动,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最好在餐后2h运动;
(3)夏季时不可中午运动,冬季时注意保暖。
3、自我心理调节。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时常有之,要养成豁达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既来之,则安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以此保持愉悦心情。
4、戒烟戒酒。
吸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建议人们戒烟戒酒,以此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而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一定要戒烟戒酒,从而有效控制自身血压水平。
5、减轻与控制体重。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下降6.6mmHg,对于超重大于10%的患者来说,体重减少5公斤,血压水平可明显下降,并且能够减少相关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为此,一定要加强自身体重控制。
6、自我管理。
定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准备血压计,学会测量血压,从而定期测量血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
7、按时就医。
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以后,如果出现血压过低或者升高的情况,应马上到院就医。
问:如何控制高血压疾病?高血压疾病并发症要如何预防?
郭子宏:
1、定期测量血压。
正常成人应规律测量血压(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35岁以上者不论因何原因就诊,均应进行血压测量。高危人群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以便及早发现高血压,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2、及早治疗高血压。
美国高血压监测和随访研究对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积极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无论患者有无靶器官损害,积极治疗组的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当已经出现晚期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疾病后,即使同时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和降压治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非常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问:高血压患者康复治疗时应怎么做?
郭子宏:
1、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
对于已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规范化管理。按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分为低、中、高3层。
对于低危风险患者,应采取一级规范管理,待血压稳定后每3个月随访1次;
对于中危风险患者,应采取二级规范管理,待血压稳定后每两个月随访1次;
对于高危风险患者,应采取三级规范管理,待血压稳定后每1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应询问病情变化和降压药物反应。确定治疗方案或维持治疗,明确降压目标。
2、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包括限盐,
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
平衡膳食,
心理平衡,
针对患者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规范化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关键。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可选择的降压药物种类很多,
有钙拮抗药(如络活喜、
拜新同、
波依定、
司乐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如洛汀新、
雅施达、
瑞泰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如代文、
科素亚、
安博维、
奥坦等)。
利尿药(如呋塞米、
螺内酯、
氢氯噻嗪、
吲达帕胺等)。
β受体阻滞药(如倍他洛克、
康欣等)。
固定复方制剂(如百普乐、
百安新、
倍博特、
安博诺等)等等。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需要注意的是,降压治疗一定要达标,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3、倡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高血压第三阶段预防中应强调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作用;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设立高血压管理的优先问题,建立不同时期的治疗计划和管理目标;促进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和信念的提高;为患者提供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管理工具,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做科普知识宣传,不作为患者病情诊断依据,患者详细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需医院进行就诊和检查后,医生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