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亏眼肚黑,肺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寒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
肾绝耳黑槁,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脾热眼颧红,
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
气虚面浮肿,多汗面唇青,痛病眉心皱。火燥额堂乌,
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
泄泻面黄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
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
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肠风及血崩,
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
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面诊小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
多重影,应分清。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
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赤如妆,乃虚火。
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
额头暗,有灾殃。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
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虹膜缺,主脑病。
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
同心圆,是关键。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
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鼻色青,主寒伤。
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
青黑干,主肾虚。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
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唇淡红,无大病。
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
如无病,必长肉。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
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
五官与疾病
五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与身体的五脏是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 五脏也正逐步地发生功能衰弱,从而产生了疾病。 1、眼睛忽然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2、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有时还会伴随着脚痛、腰痛、尿频等症状,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是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3、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这是肺脏功能逐步衰弱的标志,病人首先要注意饮食,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也不要和经常吸烟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加强体质锻炼,防止肺部合并症发生。 4、嘴唇感觉麻木,饮食减少,身体日见消瘦,这是胰脏功能在逐步衰减,这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由于胰脏不好,便殃及胃,当胃受到损害时,嘴唇就会明显地变得干燥欲裂,麻木无味。这时除了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5、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而来的是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这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
中医面诊全解
(l)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精神饱满,表情自然,稍有光泽——正常人面容。 (2)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泡疹,表情痛苦,呼吸和脉搏增快——急性病面容,如大叶肺炎、痢疾、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传染病等。 (3)面部浮肿,眼睑水肿苍白,眼裂小,额部有指压下凹现象,尤其是清晨较重——急、慢性肾炎、肾病等。 (4)面容憔悴、面色灰暗、两眼无神、精神萎靡——慢性消耗性疾病。 (5)颜面苍白、浮肿、眼睑宽而松弛、表情迟钝而冷淡、黑眼珠上方露白,眼球突出——甲状腺机能亢进。 (6)面容苍白、浮肿,缺乏表情。舌大唇厚。加上声音沙哑、耳聋,全身皮肤粗糙等——甲状腺功能低下。 (7)面部浮肿、双颊暗红、口唇紫绀——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8)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突出、两颧隆起、耳鼻增大——肢端肥大症。 (9)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少气懒言——伤寒病。 (10)面容发红、胖圆、状如满月,由于两颊脂肪堆积,正面可能看不到耳朵——多为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柯兴氏综合征。 (11)面部肌肉强直、言语或动作时表情无变化,似面具样——一震颤性麻痹和脑炎。 (12)面色苍白呈铅灰色、表情淡漠、双目失神、两眼凹陷、颧部突出、鼻尖峭立——多为大出血、严重休克、急性腹膜炎等。 (13)眼球结膜充血,面部及眼眶区、颈、胸部皮肤发红,压之退色——多为流行性出血热。 (14)在无黄疸的情况下,面色晦暗呈棕黑色中透青灰——多为肝硬化或肝癌晚期。 (15)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完成吹哨、鼓腮动作,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多为面神经炎。 (16)面部结节状增生和斑块,并融合成大块凹凸不平的结节,眉毛、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形如狮子脸——多为瘤型麻风。 (17)面部清瘦而苍白,两颊红呈胭脂色,下午明显伴有低烧——活动性肺结核。 (18)脸色枯黄、鼻梁扁平、眼呈杏状、眼睑浮肿、额有皱纹、唇厚、伸舌、神疲无力——先天性愚笨。 (19)因腹泻或呕吐,面部憔悴、眼窝下陷,鼻梁瘦削高出,颧弓隆起清晰可见——严重脱水。 (20)面部看上去像"黑人",牙龈和颊部粘膜也有黑蓝色的色素沉积——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21)外伤伤口较深,数日后出现张口困难,面部肌肉痉挛,看来似笑非笑,呈特殊的苦笑面容——多为破伤风。 (22)痴笑,不断照镜子、扮鬼脸,思维特奇,情感反应幼稚,行为紊乱——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3)狂笑——精神性疾病,如反应性精神病、癔症、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狂躁症等。 (24)傻笑——多见于因染色体畸变而致先天性愚型患者,以及因母亲妊娠期受放射线照射、病毒感染等先天发育障碍;难产和脑炎、脑膜炎等后遗症。 (25)强笑——常为多次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亦可见于多发性硬化症。同时往往伴有强哭,发音和吞咽障碍等。 (26)诡笑、眨眼、呶嘴、吐舌、挤眉、弄眼——多见于小舞蹈病患者。 (27)呆笑,常有张口不闭、口角流涎、无意识地笑——多见于老年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 (28)假笑,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坠、面部歪斜——面部神经麻痹。 (29)脸色长期异常,而且精神不振的——医院检查治疗。 (30)脸色突然变黄——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胆囊炎、钩虫病。 (31)脸色发青——多半是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肺气肿、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32)脸部逐渐变黑——可能患了肝硬化。 (33)双眼睑呈现浮肿——身体"积水"、睡眠不足;每日晨起时双眼睑浮肿更严重者——心脏或肾脏有问题。 (34)颧骨或面颊部位出现白块——可能患上白斑症或癌症。 (35)皮肤呈黄色,头发失去光泽及易于缠绕者——甲状腺分泌失调。 (36)皮肤过度苍白——可能是贫血。 (37)皮肤呈现赤红——显示红细胞含量偏高,或心脏、肝脏及肠出现问题。 (38)眼睑出现半月型乳白色斑块——可能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39)面部的痣,突然出现了变化,如颜色变黑,颗粒变大,痣边缘呈不规则线条等——可能是皮肤癌。
面相:
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具体相: 1、心脑血管压力区多数长痘、斑和皱纹。 2、肝区:长鱼尾纹和斑。 3、胆区:发青。 4、肺区:发暗,下凹肺功能不好。 5、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6、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多为心脏不好。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7、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8、生殖区:颜色异常发青,多为内分泌失调。 9、肾区:发暗肾虚。有红疙瘩是腰酸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侧脸颊有下凹的地方为肾虚,耳朵小肾虚。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能不好。 11、胸乳区:颜色发暗一边对应一边。 12、膀胱区:发暗、发乌,长痘;膀胱有问题。
极难救治或不可救治的面相 凡出现以下“死”相之一者,即应小心 1:印堂、鼻尖、两雚都出现黑色,三日难过。 2:头发干枯直立,难过15日。 3:青气自发际直下印堂,不论病之轻重,在60日死,到鼻梁则一个月死,到人中则难过七日。 4:从印堂似有一道白线入耳、鼻着,也是死症。 5:年寿枯黑、枯白或深青色,必死无疑。(注:气色,是第一眼的直觉,千万勿细看) 6:额黑、头重、项硬、眼下视,亦属不可救治之人。 7:重病日久,瞳孔定住不动,将死也。 8:整个鼻子都枯槁发黑,亦不可救治。 9:命门(耳前)连鼻中有白色横贯或紫黑色皆死。 10:人中有黑气入口,也将死。 11:口角干,白黄,七日难过。 12:唇青舌黑如猪肝,十病九死。
(注:气色是第一眼的直觉,千万勿细看,细看则无,全凭灵觉而断,要自信。)
什么是
眼
针疗法?
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
对眼睛的
剖
析
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
与
脏腑的关系
口诀
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
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取
穴
原则
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
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框内框外的
刺
法
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
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以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我也感到惭愧。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
怎样
选
针?
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经过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0·34毫米、长15毫米即0·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针具。
眼针的
刺
法
1、点刺法在选好的穴位上,一手按住眼睑,病人自然闭眼,在穴区轻轻点刺五次到七次,以不出血为度。
2、眶内刺法在眶内紧靠眼眶眼区中心刺入,眶内针刺是无痛的,但要手法熟练,刺入准确。眶内都用直刺,针尖向眼眶方面刺入。进针0.5寸。手法不熟时,切勿轻试。
3、沿皮横刺法应用在眶外,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眶外穴距眼眶边缘2毫米。每区两穴的不可超越界限。
4、双刺法不论直刺、横刺、刺入一针之后可在针旁用同一方向再刺入一针,能够加强疗效。
5、表里配合刺法也叫内外配合刺法,即在选好的眼穴上,眶内、眶外各刺一针,效果更好。
6、压穴法在选好的区穴,用手指压迫,病人感到酸麻为度。有的医生用火柴棒、点眼棒、三棱针柄代用针刺,而效果相同。针刺的效果是有时间性的,病人如患疼痛症,在医院针刺已止痛,夜间在家又发生疼痛,怎么办:有些病人提出这个问题,可嘱其于疼痛发作时,手压医生针过的地方,效果亦佳。儿童,畏针的病人,路远不能常来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压穴法。
7、眼区埋针法对疗效不巩固的病人,在眼区穴埋王不留、皮内针均可。
8、电针法不得气的,经用眼针后5分钟还不生效的病人,可在针柄上通电流以加强刺激,方法和一般电针一样。
9、缪刺法一侧有病,针患侧无效时,可在对侧眼区同名穴针刺之。
10、配合其他疗法眼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使用。如体针,头针,梅花针,耳针,皮内针,按摩,气功,药物,水疗,蜡疗及各种体疗。
进针
与
起针
进针
眼针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在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2毫米,眶上四穴在眉毛下际,眶下四穴与眼睑相接,如不把眼睑按在手指下边而且按紧就有皮下出血的可能。
起针
学习眼针应先学起针,后学扎针。起针时用右手二指捏住针柄活动几下,缓缓拔出1/2,少停几秒钟再慢慢提出,急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时,或交给病人自己按压一会儿。
眼球
定
位
眼球经区定位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并延长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2个相等区,即成为4个象区、8个等区。此8个相等区就是8个经区。左眼属阳,阳生于阴,8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阴,阴生于阳,8区排列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代表的脏腑则左右相同。1区为肺、大肠;2区为肾、膀胱;3区为上焦;4区为肝、胆;5区为中焦;6区为心、小肠;7区为脾、胃;8区为下焦。每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
如左眼1区10时30分至12时;右眼逆行,右1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次类推。其穴位则1、2、4、6、7区,每区各2个;3、5、8区,每区各1个,统称8区13穴。
眼诊三焦区和眼针三焦穴的含义不拘于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的说法,而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难经·三十一难》、《医经精义脏腑所属》中有关三焦的论述,把三焦的分布扩大到整个人体的内外。上焦是指膈肌以上,包括头面、五官、上肢、胸背及心脏、肺脏、食管、气管等;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脐水平以上,包括腰背部和上腹部及所属区的内脏等;下焦是指脐水平以下,包括腰骶部、盆腔、臀部、泌尿生殖系统及下肢等。
眼针穴位把全身的个经穴的作用,归纳为13个穴,其穴位分布皆在眼眶边缘2分许。这些穴位是古今针灸书上没有的,故总称为“眼周眶区穴”。
来锦兰眼针降低眼压来锦兰眼针——一针改善视力年08月15日—08月17日(14日全天报到)北京
报名邮箱:
qq.白癜风用什么药好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