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扫帚分类
扫帚特点
扫帚用途
扫帚优势
扫帚介绍
扫帚发展

书法线条概述什么是好线条差线条和败

假若对基于“道”之下的“刚健”、“厚重”、“无起止之迹”展开进一步的分辨,我们可以观察和发现,好的线条还可以通过其他现代汉语词汇来部分表达这两种特质,那就是“力量”、“韵致”和“平稳”。因为力量是对是否符合“刚健”标准的一种基本检验;韵致是对是否符合“厚重”标准的一种基本检验;平稳是对是否符合“无起止之迹”的一种基本检验。就连毕加索用画笔的方式也和中国传统所要求的“用笔无起止之迹”一样,线条平匀、从容、连贯地从笔底流淌而出,犹如千里阵云、大河横流。

厚德载物

在力量强大的基本前提下,更好的线条又包括有多重特征,如:厚重、清峻、开张、含蓄、内敛、丰富、干净、轻松、老辣等等。每一个时代,主体的表现特征又有差异或审美倾向性的不同。单纯从力量看,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魏晋略大于隋唐,隋唐大于两宋,两宋大于明清(清代中期以前),近现代大于清末,清末大于当代;单纯从韵致看,晋代最为深厚,当代最为浅薄。

从鉴定的常识性经验看,由质量低下的线条绘就的一件款识为某古代大名家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伪作。道理很简单,历代大家无一人没有经历过极严格的基础线条训练,石涛基础扎实,15岁时笔底线条稳定的刚健和老练表现就已经超过今天无数的高手。同样的案例在后世的很多优秀画家身上也曾重现。这些大家拿着毛笔轻松“一挥”,就能画出极高水平的线条。局部线条质量低劣的作品自然就不会是书画高手所为,也就不会有艺术性价值(历史性价值例外)。反之,线条质量高超的作品,即使不是本人所作,也会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涛书法

历代以来,无论是为老师代笔还是为了学习,某时代的绘画高手仿制当代或前代绘画名家的作品是一种常态。徐邦达临习的名画绝妙类真;台北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旧存有三个版本的王蒙《花溪渔隐图》;更著名的则是让乾隆上当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摹本。这些临本有的并不太好,但都有一定的笔墨历史价值,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涉及书画鉴定的知识,不是本书的主题,故不敷述。

虽然线条的质量高低很难用文字描述,但黄宾虹仍努力以“平、留、圆、重、变”五个字予以概括总结。鉴于古代汉语词汇的简化能力太强而涵盖面太广,若没有较深的书法实践基础,要真正体悟这五个字的内涵十分困难。或许可以尝试用一些现代形容词对质量好的线条和质量不佳的线条进行描述和形容,一一对应如下。同时,将线条带给画面的审美判断会以具有历史脉络的图形开展对比,或许能有助于人们形成深入的认识。

好的线条包括:

中正、刚健、厚实、内敛、坚定、果敢、圆浑、有弹性、松秀、多变化、匀称、凝重、含蓄等等。

差的线条包括:

油滑、软弱、扁薄、粗露、犹豫、怯懦、扁平、无弹性、刻板、少变化、偏斜、轻浮、张扬等等。

在书法中,败笔就是差的线条。比如:牛头、鼠尾、扫帚、竹节、蜂腰、鹤膝、钉头、折木、柴担、锯齿、尖棱、发丝、垂尾、耸肩、脱肩、柳叶。

在避免败笔之外,即使是好的线条,也由于每一个书画家学养、性格、审美倾向和价值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线条特质。可以说,线条既包含着基本的中国美学法则,又包含着突出的个性特征,还包括书画家本人的价值取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yyy/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