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扫帚分类
扫帚特点
扫帚用途
扫帚优势
扫帚介绍
扫帚发展

最美农村公路养护员詹后义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带给人们的是便捷和速度,而这背后离不开公路养护员们的辛勤劳动。我县姚村乡公路养护员詹后义,兢兢业业坚守公路养护岗位达19年,其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受到人们的点赞。日前,他被该乡农路办评为年度“最美农村公路养护员”。今年56岁的詹后义家住姚村乡潘村村庄屋组,他从年担任姚村乡公路养护员,负责“县道”十姚线2公里路段(潘村村委会至庄村岭)及“村村通”2公里路段(石佛山客运索道入口至大潘村组)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两公里的“县道”十姚线,詹后义负责早晨和下午两次巡查、保洁和维护。初秋的早晨,詹后义5点半起床,洗漱早餐毕,6点半携带扫帚、镰刀等工具准时“上路”。沿途散落的塑料袋、烟盒,甚至于烟头和瓜子壳,一一捡拾,集中放入路边的垃圾桶。在下八村大拐弯处,常有渣土车因拐弯过急甩撒一些矿石矿砂,詹后义就用竹扫把统统扫尽,还路面于整洁。他说:“这些砂子不扫干净,上坡下坡的,骑电瓶车很容易滑倒,不安全。”路边的蒿草和荆柯疯长,携带镰刀就是用来对付它们:该砍的砍,该割的割,三下五除二,把路肩的空间搞开阔、搞明朗。“如果遇到暴风雨天气和下大雪,我还要带油锯和弯刀,要把倒伏在路上的松树、毛竹等锯掉砍掉,及时清除路障才行。”另外,路上常有渣土车抛锚,那些驾驶员修好了车匆匆而去,留下乱七八糟的路障及垫车轮的木头、石块等,都留给任劳任怨的詹后义来“善后”。路面出现了“病害”,詹后义第一时间告诉村里和乡里,信息上报,隐患才能及时得到整治。两公里的“村村通”养护任务,也不轻松。除了常态化路面保洁和路边蒿草清除,还有路肩维护和沿途绿化带管护。尤其是下雨天,因为山路坡度,水流太急,路肩很容易被雨水冲豁冲塌。所以,每逢下雨天,别人在家听雨品茶,而詹后义必须携带锄头和铁锹披着雨衣出门,冒雨巡查、作业,从石佛山客运索道口至大潘村村民组,该清沟的清沟,该疏导的疏导,把路边的山水撇开,保护路肩不受影响,如果有松动和坍塌的地方,及时“补救”整治,确保这条“重要”的乡村山道安全畅通。这条两公里长的“村村通”,因为是观天下景区的一条旅游大道、风景大道,所以尤为重要。沿途绿化带,常常见到身穿保洁服的詹后义蹲在其间很仔细地拔除一根根杂草,或挥动大剪刀嚓嚓嚓地为花木修枝造型。“这一路上的花花草草,我天天看,天天收拾,要剪枝,要扫落叶,草坪里的杂草也要拔,索道入口的大草坪最难搞,下一场雨,里面的杂草又冒了,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一根一根地拔,实在拔不赢了,我就喊我老婆帮忙拔,拔一根少一根,耐着性子慢慢搞。”劳动者,最美丽。风景大道上的这位专注的景区“美容师”默默奉献着,成为了村民和游客眼中的“最美风景”。据该乡农路办负责人刘高华介绍:“詹后义户因病因残致贫,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患有痛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潘英菊精神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女儿詹桂霞技校毕业后帮扶干部介绍她在十字开发区上班。热爱劳动的詹后义不等不靠,发展庭院经济摘了穷帽,并十分珍惜公路养护岗位,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全力投入,成绩显著。虽然詹后义的公路养护报酬不多,全年只有元,但他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尽力做好,是全乡公路养护员学习的好榜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yyy/11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