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结膜炎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予以针对性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迅速痊愈。然而,临床有一部分结膜炎患者表现为病程迁延不愈,严重的甚至损伤视功能,诊治棘手。近日,JAMAOphthalmology上报道了一例慢性结膜炎的病例。其下一步又该如何诊治呢?
病情回顾白人女性,76岁,因左眼上睑水肿,下垂,红疹,伴畏光及黏脓性分泌物4年就诊。患者诉左眼内有“刀刮感”。既往诊断左眼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与白内障(图1)。予以局部激素、抗生素及自体血清滴眼治疗,症状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发。佩戴角膜绷带镜数月,左眼疼痛缓解。眼科查体:Vod:20/30,Vos:20/,泪囊造影示左眼泪囊局部狭窄,按压泪小管与泪囊无分泌物,眼眶CT未见眼眶与副鼻窦异常。左眼上睑睑结膜表面可见伪膜。分泌物病原菌培养:沙雷菌属(+)。予以醋酸泼尼松龙与莫西沙星滴眼治疗及阿奇霉素口服。治疗2周后,患者左眼症状略缓解,Vod:20/30,Vos:10/。
图1示:左眼上睑水肿,下垂,红疹,伴畏光及黏脓性分泌物4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C.清除上穹窿沉积物
诊断:巨穹隆综合征伴上穹窿内异物残留
慎重选择诊疗方案选项A: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甚至会加重细菌感染。
选项B:患者泪道未完全阻塞,按压与脓性分泌物,因此不适于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选项C:棉签擦拭上穹窿沉积物可以清除细菌的培养基,有助于抑制慢性感染。
选项D:患者排除泪小管炎诊断,故不适合行泪小管切开术。
警惕巨穹隆综合征巨穹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重症、慢性、复发的黏脓性伪膜性结膜炎,抗生素局部滴眼治疗及鼻腔泪囊吻合术多无效。结膜囊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长期病程可引起点状角膜病变、角膜血管化、角膜基质层瘢痕,甚至角膜穿孔。巨穹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提上睑肌腱膜缺损导致的上穹隆加深,炎性蛋白沉积形成凝结物,并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引起炎症、迁延不愈的慢性细菌性结膜炎。
巨穹隆综合征的综合治疗巨穹隆综合征的标准化治疗为:局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滴眼及口服抗生素治疗4周。长期抗生素滴眼治疗可有助于预防角膜炎复发。沾有聚维酮碘的棉签擦拭上穹窿沉积物可以清除细菌的培养基,抑制眼部慢性感染。而对于抗菌素耐药的患者,手术缩短上穹窿,减少沉积物形成,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巨穹隆综合征易误诊,且不规范的治疗可引起角膜病损及不可逆视力损伤。因此,慢性、复发性结膜炎患者应警惕巨穹隆综合征可能,并予以规范化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转归予以沾有聚维酮碘的棉签擦拭患者上穹窿沉积物,清除了大量结节状分泌物、黄色碎屑及6片陈旧的、伴色素沉着的角膜绷带镜(图2)。患者2周后复诊,左眼疼痛明显缓解,且视力提升。3月后复诊,眼部刺激症状消失,视物模糊及眼表炎性反应消退。
图2从左眼上穹隆取出的6片陈旧角膜绷带镜与黄色碎屑凝结物小结巨穹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重症、慢性、复发的黏脓性伪膜性结膜炎,易误诊并引起角膜病损及不可逆视力损伤。巨穹隆综合征的标准化治疗为:局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滴眼及口服抗生素治疗4周。棉签擦拭上穹窿沉积物或手术治疗有助于抑制慢性感染。
原文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