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义刘君
病毒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阿波罗11号结膜炎”。系由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所致的一种爆发流行的、剧烈的结膜炎。多以温暖的冬季发病,高峰在7月一8月份。该病以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常同时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为其特征。
流行病学
本病年首先在非洲加纳阿克拉暴发,在时间上与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一致,所以在当地被称为“阿波罗11号病”。继尔沿海岸迅速蔓延到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印度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年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暴发流行。经病毒分离,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病毒是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24变种和腺病毒等。传播途径常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患眼→水→健眼流行,尤以水源性传播更为广泛。本病无性别差异,10岁一3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1年~2年内再次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
?
?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48小时,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有时在1小时~2小时内即可发病。
早期眼部的主要表现为眼红、畏光、流泪、刺痛、异物及痒感。继尔出现眼睑及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睑结膜淋巴滤泡增生及球结膜点片状出血,出血范围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
荧光素染色后经裂隙灯检查,常可发现角膜上皮损害,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实质层损害及虹膜炎。
部分患者可同时伴发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耳前淋巴结常肿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时间长短,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轻型约-一周,中型1周~2周、重型患者2周~3周即可痊愈。
治疗
①应首选盐酸吗啉双胍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羟苄唑滴眼液及0.1%干扰素液等抗病毒药。
②盐酸吗啉双胍片、板蓝根冲剂等口服。
③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3%朋酸水冲洗。
④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亦可选用刺激性较小、抗菌谱广的抗菌素滴眼。
⑤中药的应用:可使用蒲公英、黄芩、桑叶等制成的眼药水滴眼.亦可内服清热解毒剂如大青叶、黄芩、野菊花、蒲公英、桑叶等煎剂亦有一定疗效。
⑥关于皮质类固醇使用问题,尽管意见不一,但多数学者不主张使用,认为应用后可延长病程,甚至可使病情恶化。如合并角膜实质层损害或前色素膜炎者,同时角膜又无荧光素着色的前提下,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可收到良好疗效。
预防
①首先要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的管理,严禁患者到这些公共场所。正常人游泳后要预防性滴药。患儿严禁入托等。
②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③为了防止交叉性感染,眼科医师要随时注意洗手,检查器械及诊断性用药要定期消毒。
④幼儿园、学校、单位等集体预防性滴眼也是引起爆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极强,患者要注意隔离,不能到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他人。此时自身抵抗力也低,容易合并感染其他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平时应分开使用毛巾、手帕、脸盆等洗漱用品,以免将病毒性结膜炎传染给他人。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陈林义院长相关著作,部分内容参考互联网及眼科学。仅供临床参考。谢谢大家。
陈林义工作
小儿眼科患者群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