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静脉壁退化、缺乏弹性、松弛,瓣膜功能减弱,血液回流差、淤积在下肢,容易引发静脉曲张。在所有周围血管疾病中,静脉曲张发病率一直较高,老年人属于高发人群,若日常护理不当可能加重病情。
本期专家:王洲典
坐诊时间:
银海世医堂周一至周六
预约
静脉曲张患者注意事项注意一:平时要经常锻炼,特别是要经常散步。这样可以锻炼腿的力量,增加腿部血液循环,强化腿部血管。
注意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注意适当休息。不要久坐或负重,要减少站立、走路的时间。
注意三:站立的时候不时转变站立的重心。不要穿那种会紧紧包裹腰部,腹股沟或者大腿的衣物。
注意四: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要避免用太热或太冷的水洗澡。用与人体温度相同温水洗澡最为理想。每天午休或晚间睡眠时两腿宜稍微抬高,可在床脚下塞上两块垫木,亦可在脚下垫一个枕头或座垫,使足部高于床面30厘米以上。
注意五:饮食要保持低盐。体内的盐太多会导致体内吸水,进而导致小腿肿胀,对血管造成压力。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糖,少吃咸食。
注意六:休息的时候,把腿抬至高于心脏高度处。这样能帮助腿部血液流回心脏。注意保持体重。不要为静脉增加额外的压力。坐的时候,不要盘腿而坐。尽量减少腹压的因素,如患有咳嗽、便秘等症,应积极治疗,要保持大便通畅,上厕所的时间不宜过久。
静脉曲张治疗如果静脉曲张的情况较为严重,传统手术疗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静脉剥脱术”,有人形象地称为“剥皮抽筋法”,但因为需要在腹股沟和小腿作多个切口,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会留下多个手术疤痕,而且并不是所有静脉曲张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不想或者不能采用手术疗法的患者,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世医堂中医治疗康复案例病例
耿女士,68岁,双下肢皮肤筋脉青紫屈曲增粗,蚯蚓状20余年,渐加重,近五年出现胀痛,青红丝缕,皮肤暗中,小腿肚凉感,皮下结节。心悸、头痛。
有结膜炎病史。
诊疗
舌:淡红
脉:左寸沉
下肢静脉曲张C4级,双下肢水肿。
疗效
经过一个月治疗后,诸症减轻,未出现心悸、头痛,小腿肚凉感减轻,未胀痛。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
孙女士,68岁,双小腿皮肤筋脉屈曲,呈蚯蚓状,局部团块状突起10余年,渐加重,右腿为重,皮肤暗肿,局部黑斑光亮,右小腿增粗,腿沉、胀痛一年,起皮屑,皮肤瘙痒,手足烦热,汗多,耳鸣。
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肿胀刺痛,子宫肌瘤病史
诊疗:
舌:舌暗瘀斑,舌苔白
脉:缓涩右甚
下肢静脉曲张C4级,下肢水肿
疗效:
治疗半个月后,诸症减轻。治疗一个半月后,胀痛减轻,未痒,出汗减轻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
曹先生,79岁。左腿外皮肤硫酸烧伤后皮肤暗肿,筋脉屈曲呈蚯蚓状,局部团块状突起10余年,渐延及腿内侧皮肤3年,热痛胀痒,皮疹、皮下结节溃疡后斑痕。
诊疗
舌:暗红,苔厚腻少津
脉:涩,左寸弱
左小腿静脉曲张C5级,水肿。
疗效
半个月后热证减轻,肿稍减。一个月后,痒痛减轻,红色皮疹瘙痒减轻
治疗前:
治疗后:
王洲典主任在世医堂坐诊以来广受患者好评,收获锦旗、感谢信无数。曾多次受邀参加电视台健康养生类节目录制,传播养生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深受岛城市民喜爱。
王洲典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亲传弟子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先后在北京、河北、黑医院坐诊,历任静脉曲张科、消化科、中医科科主任。从事中医科研、临床工作30余年,获奖多项,发表论文数篇。
对疑难怪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善长运用国医大师李佃贵老师独创的浊毒理论,治疗静脉曲张、老烂腿、脉管炎、冠状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等血管性疾病,以及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肝硬化、肝肾囊肿等疾病。
王洲典主任与师父李佃贵教授合影
王洲典大夫坐诊时间:
每周一至周六,银海世医堂
咨询
QTV2—生活服务频道
民生开讲
用科学引领民生,让生活多一点智慧jaing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