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中华传统启蒙文学《三字经》的人想必都记得其中的一句:教之道,贵以专。想干好做精一件事情,专注不分心是最重要的。在农村,也许并不是人人都能背诵《三字经》,可道理也能用更为朴素的话语说出来教与后人听。
“丢下耙儿弄扫帚”这句话不知你从前听过没有,这两种农村最常见的劳动与生活用具支撑起了乡村人家的日常。小编记忆当中从前如果自己东忙西忙、凌乱无绪之时,家中的长辈就会搬出这句话训斥自己。
耙儿这种工具于乡间实在是太常见了,直到现在,你如若去到农村还会于农家院落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工具。它的作用就是用来给农作物松土除草,千百年来一直就是有着一个木质的长柄再加上前面一个铁制而分为几齿的锐利工具。《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兵器九齿钉耙就是以这种最普通的工具做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至于扫帚就更不需要多说了,虽说如今这种工具在城市里面形状与材质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还衍生了吸尘器一类的新式生活卫生用具,不过乡间它的形状多年以来还是保持得相当传统,依小编自己的目测来看,离开乡村之时它们基本用细竹枝、棕榈或秸秆来制作,如今它们也仍然如此。乡下人家平时用竹制扫帚打扫庭院,用棕榈与秸秆扫帚打扫房间,这里地方大,平时里里外外清理一遍时间长不说,花费的力气也不比用耙儿耕种粮食来得轻松。
耙儿代表耕种,扫帚代表家务,这也就代表了整个乡村的劳动与生活。那么两者结合在这句俗话里面又表现的是什么呢?意思是指大家平时看似很忙,一下放下这样做那样,一下放下那样做这样,可做事没有规划也没有恒心,结果不但事情总也做不完,出来的效果也不好。“丢下耙儿弄扫帚”告诉我们做事需要专注注意力,首先要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事情,长此以往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既然说到了关于合理安排与制定计划方面的事情,小编就顺便提一下华罗庚,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位中国最杰出的数学家。可他就提出了如何才能最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时间的概念。比如可利用烧开水的时间来清洗茶壶茶碗;利用煮饭的同时开始洗菜切菜……以此类推。虽说看上去也是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事去处理另一件事,这可不同于“丢下耙儿弄扫帚”,属于利用等待时间与碎片时间的范畴,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章,不妨订阅一下,将有更多精彩文章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