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扫帚分类
扫帚特点
扫帚用途
扫帚优势
扫帚介绍
扫帚发展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年逾古稀他却扫出了一

年逾古稀,凭着一把扫帚,他扫出了一个清新雅致的美丽寨子。

两鬓斑白,怀着满腔热情,他书写了一个爱寨如家的动人故事。

基长镇阳地村比里组,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人家,推着一台小推车,拿着一把铁铲子,挥动着一把竹扫帚,一条路一条路地清扫垃圾。他就是该组的保洁员,已经75岁高龄的老汉吴应良。吴应良虽然一大把年纪了,但眼睛不花,耳朵不聋,身板子很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他笑呵呵地说:“天天扫地身体好,一天不扫人难受!”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无论天晴下雨,吴应良总会准时出现在寨子里的路面上,一扫帚一扫帚地扫,一铲子一铲子地撮,再用小推车把垃圾清运到寨口的垃圾箱里。这样场景,已经持续了五年,成了比里组乡亲们眼中一道习以为常的风景。村民刘顺科十分感动地说:“70多岁的老人家了,能坚持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

走进比里组,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生机盎然的绿植花卉,绿荫掩映的错落民居,色彩鲜明的宣传墙画,让人心旷神怡,清爽无比。村民蔡国芬高兴地说:“我们寨子越来越干净漂亮了,真得感谢吴应良老人家的辛苦付出!”

一直以来,比里组都是个寨风良好、温婉秀丽的小寨子。可是前些年,由于大家忙着抓经济搞产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寨上环境卫生的管理维护和寨风民风的传承培育,结果导致寨上脏乱差现象一度比较严重。提到五年前的比里组,村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再谈起。“那时候,路上随处都有牛屎马粪,各类垃圾随手乱丢乱倒,污水淌得到处都是,夏天蚊虫乱飞,又脏又臭!”

五年前的一天,寨上的组长和几位乡亲找到当时已经70岁的吴应良,请他做组上的保洁员,负责清扫组上的环境卫生,每年大家凑块钱给他作辛苦费,还说他做事认真,敢说敢管,又是个热心肠,这事交给他准没错,相信他一定能够彻底改变寨子上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本来,吴应良看着寨子上垃圾遍地,卫生很差,也正想着要做点什么,这下见乡亲们找到了他,就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吴应良答应了乡亲们,可家里人并不乐意。家里人也明白他的心思,知道他不是为了那块钱,完全是想着为寨子上出点力做点事,但还是担心他年纪大了受不了那份苦,更担心他费了力气最后还不讨好。吴应良却不管家里人同意不同意,当天立即准备好手推车、扫帚、铲子、长嘴钳等工具,第二天一早就匆匆上了任,乐滋滋地做起了组上的保洁员。

说实话,吴应良每天的工作量挺大的,寨子上的那条主路,几条岔路,还有寨子中央的那个小广场,除了各家各户门里门外,其他地方都是他的清扫范围,每天早点7点左右开工,往往要扫到中午11点左右才能扫完,经常会忙得满头大汗。每次扫过之后,吴应良往往还要各处巡视检查,发现有状况了立即清扫。虽然每天都十分辛苦,但吴应良却一丝不苟,忙得不亦乐乎。他常常说:“每次一拿起扫帚,我就感到浑身都是劲!”

刚开始那阵子,有些乡亲的不良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不少人为图方便依然乱丢乱倒,吴应良是个直性子,每次总是忍不住要说一说,这样一来,免不了常常会被人呛上几句,“扫地就扫地,闲事管得宽”,“我们只管丢,你就只管扫”。一开始吴应良也会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该管的还必须管,随便别人怎么说,时间长了,我相信所有乡亲都会理解的!”

开始一段时间,吴应良按照组上要求,坚持“五天一清扫”,后来,他发现最多间隔个两三天,寨子里不少地方又脏得不成样子了,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自愿将“五天一清扫”改为“每天一清扫”,这样一来,他所付出的时间和辛劳就是之前的好几倍,却从没提过要加一分工钱。对此,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只是乐呵呵地说:“必须坚持天天扫,这样才能维护好!”

家里人看到吴应良这么执着并且乐在其中,最后只得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大家看到吴应良这么用心用力,把寨上的卫生搞得这样好,不但认可了他,还向他表示感谢,好些原来随手乱丢垃圾的乡亲再也不好意思乱丢了。村民莫启高十分感动地说:“我们寨子一点一点地干净整洁起来了,全是他老人家的功劳,我们也要自觉维护好!”

吴应良也未曾想到,不知不觉间,自己这么一扫就扫了五个年头。五年里,吴应良用掉了二十多把竹扫帚,换了好几把铁铲子,那辆手推车也反反复复修了好几次。五年里,吴应良的头发更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手上也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皮。

但吴应良觉得他五年来的点滴辛苦丝毫没有白费。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乡亲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回来了,也越来越重视环境卫生的维护了,每家每户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镇里不但帮助配备了垃圾箱还安排了车辆负责垃圾清运,县农工局也专门为组上铺设了排污管道,建起了污水处理池。看着寨上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吴应良的干劲更足了,非常享受每天的“扫地时光”。

比里组的喜人变化,村里的干部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阳地村第一书记陈国良说,比里组的进步和变化,不仅仅是人们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文明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更重要的是从意识深处唤起了比里人的文明自觉和文明自信,尤其是激发了乡亲们对文明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热情追求,让每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3月起,基长镇为全面推进乡村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每月一评”活动,比里组首次参评就获得了全镇第三名的好成绩,使全寨乡亲们受到了极大鼓舞。一个寨容优美、民风淳朴的“美丽比里”终于又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并一跃成为全村甚至全镇环境卫生整治的文明卫生示范寨,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随处都能感受到比里人那份溢满心间的幸福与自豪。村民吴平勇说:“老人家仅凭一把扫帚,硬是为我们扫出来一个漂漂亮亮的新比里!”

“我们比里不光要漂亮、好看,还要美得有内涵!”比里组的组委会主任周正良说。据了解,今年入春以来,比里组通过完善党小组、组务管理委员会、组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先后制定了组规民约、卫生评比制度等系列管理措施,进一步做好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努力提升比里的“颜值”。同时,瞄准蔬菜种植和小龙虾养殖,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兴旺;瞄准农耕文化、孝道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明素养;瞄准法治、德治、自治管理,不断深化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寨子,从而引导全体寨民增强爱寨护寨自觉,培育文明家风民风寨风,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模范家庭创建活动,朝着和谐比里、幸福比里、宜居比里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新的一天又来到了,吴应良带上清扫工具,早早地来到他的“责任区”,在一地阳光里开始了新的忙碌。老人家的目光专注而笃定,那把大扫帚唰啦唰啦的声音,应和着寨前小河里的潺潺水声,交融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组成了一支自信向上、和谐美妙的田园交响曲。

“比里是我的家,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必须坚持扫下去!”满头银发的吴应良老人一边挥动着扫帚,一边笑盈盈地说。

后记:

年逾古稀,用心坚守,阳地村比里组吴应良老人扫掉的是日常琐碎的生活垃圾,留下的是积极向上的文明种子,这样的种子正在当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散发出缕缕醉人的芳香。

环境卫生整治是实施乡村综合治理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近年来,独山县各镇村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齐抓文明、共创文明、共享文明的生动局面,“以文明之帚,扫陋俗之积弊,除旧习之痼疾”,着力培育和塑造群众健康向上、文明生活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努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化、长效化,为乡村环境“整好形”“美好容”,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全力打好全县乡村综合治理硬仗,用心描好“大美独山”的美丽乡村工笔画。(李启发)

吴应良在寨子里巡视卫生情况

吴应良将垃圾放入垃圾桶

即使是最偏僻的小巷子,吴应良也要认真清扫

吴应良将垃圾收入垃圾箱

打扫完卫生后,吴应良喜欢在寨子到随处走走

阳地村第一书记陈国良向吴应良了解比里组环境卫生情况

乡亲们为吴应良点赞

寨子里到处清清爽爽

比里寨子一角

编辑:梁晓琳

编审: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ys/1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