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的文尾,提到虽然有了一些“多么痛的领悟”,可还是要去尝试一些非专业的事情,比如写春联和扎扫帚。有关写春联的内容已经在前面说过了,牵出去的内容有些多,还分成了上、下两篇,现在来说说这个扎扫帚的事情。话说新村的边上刚好有一片毛竹林,毛竹林里有一些砍掉的毛竹,留了好些毛竹头在毛竹园里,这些竹头是主人弃之不用的,但却是做扫帚的最佳材料,捡了两个回家,将细枝削下来作为主体,粗竿做把将细枝扎成若干小捆貌似可以扎两把,在专业人员手上其实只是一把的材料,但在我这个非专业人员的手上要将它们扎成一把就有相当的难度了,扎了拆,拆了扎,扎了又拆……几番折腾之后,扎成了这个模样,和专业人员做的、还是用旧的产品一比,哈哈,完全是买家秀和卖家秀啊。但是成语都说了啦“敝帚自珍”,虽然长得难看一点,但用还是能用的,用自己扎的扫帚将门前的公共场地打扫得清清爽爽,赶在年前(注,这扫帚是年前休息时扎的,只是现在才开始写它)。心理学上说,人只要有七十的智商(正常人是90-)就可以学会扎扫帚了,稍加实践,就可以扎出卖家秀的产品来,因而好多事情并不与智商成正比,当然智商高的人上手会更快一些,也更会创新一些。但是多数智商高的人都有两个普遍的弱点——粗心和懒惰,因为他们不需要太细心、太勤奋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常人的水平。像我这种智商属于大概率的常人,少的则是实践与经验的传承吧,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度缺乏自信的人,但人往往会走极端,在极度缺乏自信的同时总有一些极度的盲目的自信,比如这扎扫帚吧,总认为自己只要看到成品的样子就可以成功模仿,但其实每一样劳作都是有其特有的技巧的。曾见过小山村里的老奶奶们坐在村口的大树下,边聊天手里边灵巧地编着箬笠,都不怎么用看,不多会儿就编出一个完美的主配件出来,然后两个配件中间放上箬叶再稍加编扎、装饰就是一个正品的竹笠了,我站着看了很久也没弄清楚那竹篾的上、下、左、右是如何穿插编排的,那个从帽顶的陡到帽檐的平又是如何转变的,只能感叹:熟能生巧,只能认输:不是行(hang)不要去尝(试)。只是很多时候的尝试,在乎的也就是过程,做得好与不好并不影响生活的主旋律,做得好可以开心很久、炫耀很久,做得不好么,就会郁闷一小段时间,比如这个扫帚就让自己郁闷了一整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ys/1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