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党最常见的血管型黑眼圈,一般是由于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或血管膨胀导致颜色穿透眼下皮肤导致。
只要你的作息出现了不规律,压力大,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降低,它都会“不请自来”。
而对于这种血管型黑眼圈,睡「对」时间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睡「足」时间,而睡得怎么样,也可能比睡多久更关键。
另外,还有两种黑眼圈的形成,压根就和睡眠没什么关系,比如色素型黑眼圈和结构型黑眼圈。
色素型黑眼圈
顾名思义,色素型黑眼圈就是黑色素过度沉积在眼周造成的。
颜色多为褐色、茶色、黑色,其形成原因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亚洲人的色素型黑眼圈一般都是由长期日晒、肌肤过度干燥、炎症反应等后天因素形成,和日常的护理有比较大的关系。
如果你的黑眼圈是色素型的,那睡几个小时黑眼圈都还会在那。
结构型黑眼圈
结构型黑眼圈多与眶周皮肤松弛、眶周水肿以及眼眶凹陷有关。
随着紫外线的照射和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周皮肤也会发生生理性变化。
胶原蛋白、脂肪和弹性纤维开始从眶下流失,眼部下方的肌肤变得纤薄而松弛,使眼袋、泪沟堆积在眼部下方,于是就形成了黑眼圈的外观。
怎么对症下药呢?
针对血管型黑眼圈
紊乱的作息时间会导致静脉血管流速过于缓慢,氧气消耗量加大血管就会显出乌青乌青的颜色,眼睑皮肤薄,呈现乌青色的血管型黑眼圈。
改善血管型黑眼圈的要点就是增加下睑皮肤的厚度。
强脉冲光(IPL)、染料激光与剥脱性激光会针对血管或增厚皮肤;自体脂肪移植或胶原蛋白注射可以在血管上加上一层“覆盖物”,挡住血管颜色。
针对色素型黑眼圈
针对这种类型的黑眼圈,减少色素的沉淀是第一要义,所以治不如防,在防晒时首先不要忘记把眼周也防防晒。
美白产品此时可以发挥作用,但过程注定是漫长的。果酸焕肤、激光治疗、强脉冲光(IPL)可以缩短治疗过程,但需要选择一位技术娴熟的医生来操作。
针对结构型黑眼圈
结构型黑眼圈往往都伴随着眼袋突出或泪沟凹陷的问题。
所以眼霜、药物、睡眠什么的对于这种结构型黑眼圈都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要想长效改善结构型黑眼圈,还是需要医美手段来进行介入治疗。
从思路上来讲就是通过把眼下的凹陷或凸起磨平,来起到降低黑眼圈存在的效果。
所以,因眼袋泪沟导致的视觉型黑眼圈,在解决眼袋泪沟问题后,此类型黑眼圈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考虑在超微创去眼袋时结合眶隔脂肪转移术。
治疗时只需在下睑结膜内做3mm左右的微孔,从眼袋膨出部位取出多余脂肪,消除眼袋。
同时,从多余的眶隔脂肪中分离提纯出高活性脂肪颗粒,定点定层定量精细注射,填充抚平泪沟,眼部重新变得平滑、饱满、年轻态!
总之,我们的眼周毛细血管分布非常丰富,所以它比脸部其它肌肤都更容易受到睡眠和用眼习惯的影响。
单靠着早睡或者一瓶眼霜,都不能一概而论地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