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区召开全区餐饮行业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
更多内容详见下文……
▼▼▼
年4月25日0—24时,河北省无新增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4月25日0—24时,河北省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0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例。
截至4月25日24时,河北省现有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含境外输入6例),累计死亡病例6例,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境外输入病例1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新增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0人,尚在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人。
本地确诊病例中,唐山市58例、沧州市48例、张家口市41例、保定市32例、邯郸市32例、廊坊市30例、石家庄市29例、邢台市23例、秦皇岛市10例、衡水市8例、承德市7例;死亡病例中,沧州市3例、秦皇岛市1例、唐山市1例、邢台市1例;出院病例中,唐山市57例、沧州市45例、张家口市41例、保定市32例、邯郸市32例、廊坊市30例、石家庄市29例、邢台市22例、秦皇岛市9例、衡水市8例、承德市7例。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年4月26日
▼▼▼
唐山市曹妃甸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双壳贝类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提示海虹又称青口、淡菜,学名叫贻贝,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壳黑褐色,本身无毒,麻痹性贝类毒素一般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积蓄形成,通常在4~5月份毒素含量达到最高。此类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就能致人死亡。近几年春季,唐山及秦皇岛等地多次发生以贻贝为主的双壳贝类带毒食用中毒事件。为准确掌握今年贝类等海产品毒素聚集情况,按照《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年食品安全风险专项监测方案》要求,4月上旬,市疾控中心联合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对曹妃甸区及丰南、乐亭等周边沿海地区生产和销售的贻贝等双壳贝类进行样品采集,主要监测海洋双壳贝类麻痹性和脂溶性贝类毒素分布聚集情况。共采集双壳贝类样品共计13份,其中花蛤5份、贻贝4份、扇贝2份、牡蛎2份。经秦皇岛市疾控中心检测,3份贻贝带毒超过检出限,主要分布在:曹妃甸区华润电厂入水口十一加A段、华润电厂入水口十一加B段、华润电厂入水口十一加C段岩石堤坝处,膝沟藻毒素-4分别为78μg/kg、72μg/kg、68μg/kg,超过检出限(20.0μg/kg),经核算为石房蛤毒素当量分别为94STXμgeq/kg、53STXμgeq/kg、50STXμgeq/kg,毒性较低(参考欧盟标准大于STXμgeq/kg为中毒剂量)。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区卫生健康局及区疾控中心提醒各食品经营(销售、餐饮服务)单位,应停止采购、加工、销售来自赤潮地区的海虹等双壳贝类食品。建议我区居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在食用其它贝类时,一定要去除内脏后食用,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如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送医救治。
曹妃甸区卫生健康局年4月24日▼▼▼
医院
新冠疫情期间
门诊、住院患者就诊公告
尊敬的门诊、住院患者及家属:
您好!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您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通知要求,结医院实际,现将我院门诊、住院等重点区域防控措施告知如下:
1、医院前请配合工作人员出示“绿色健康码”,佩戴口罩并进行实名登记。
2、自年4月27日8时起,我院门诊实行预约就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