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结膜色素痣感染
结膜色素痣治疗
结膜色素痣饮食
结膜色素痣医院
结膜色素痣用药
结膜色素痣特征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病例分享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病例分享.9.6

病例情况

患者,男,33岁,阴茎、包皮及冠状沟起疹无伴痒痛10月

皮肤科检查:阴茎、包皮及冠状沟散在分布黄豆大小扁平深褐色丘疹,部分相互融合。

既往病史:未述其他系统疾病病史。

病理检查

镜下所见:表皮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局部呈乳头瘤样,表皮全层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并见散在大量角化不良细胞及核分裂象,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见中等量淋巴组织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并见噬色素细胞。

诊断

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papulosis,BP)

讨论

本病首先由Lloyd于年所描述,他称之为多中心性色素性鲍温病,以后相继有可逆性女阴异型、生殖器多中心鲍温病、伴原位变化的色素阴茎丘疹等名称。现公认以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papulosis,BP)较为简练,将其分类为III级表皮内新生物。本病特点为在生殖器部位发生多发性色素性斑丘疹,良性经过,可自行消退[1]。

发病病原

鲍温样丘疹病的发生与HPV16感染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报道32例鲍温样丘疹病中17例(53.1%)HPVDNA阳性,其中14例为HPV16,1例为HPV18,1例为HPV32,1例为HPV6+16[2]。亦有研究设计HPV6/11、16/18及31/33型3种型特异性探针(5端标记生物素),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分析例鲍温样丘疹病HPV病毒的感染及分型情况,结果:在例鲍温样丘疹病组织标本中,92例HPV16/18型杂交阳性、1例为HPV31/33型杂交阳性、2例为HPV16/18与6/11均杂交阳性、无单一HPV6/11型杂交阳性者、5例杂交阴性[3]。

发病机制

鲍温样丘疹病(BP)、鲍温病(BD)及尖锐湿疣(CA)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但组织病理却表现不同,鲍温样丘疹病及鲍温病一般都伴有异形核分裂象的角质形成细胞,而CA则少见该表现。有研究发现鲍温样丘疹病及鲍温病主要由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尤其是HPV16和HPV18所致,而其中恶性相关的HPVE6癌基因主要作用于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使该酶转录活化进而增加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导致肿瘤形成的进程[3]。

诊断与鉴别

本病好发于21-30岁之间,男女均可发病。皮损为多个或单个丘疹,呈肉色、红褐色或黑色,其大小不等,直径2-10m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丘疹表面可光亮呈天鹅绒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皮损散在分布或群集排列成线状或环状,甚至可融合成斑块。好发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的皮肤黏膜。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少数患者的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

典型的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改变为表皮细胞结构混乱,有很多核大、深染、成堆的异形的鳞状上皮细胞,亦有角化不良、多核及异形核分裂象的角质形成细胞。需与本病鉴别的其他皮肤病有扁平苔藓、环状肉芽肿、色素性乳头瘤、尖锐湿疣、痣细胞痣、鲍温病、增殖性红斑等[1]。

治疗与预后

BP一般认为是良性肿瘤,免疫功能健全者可自行消退。据报告,在免疫抑制患者和老年人群中,BP可能进展为BD,甚至进展为侵袭性癌症鳞状细胞癌(SCC)[4]。BP手术切除效果最好,但不宜大范围切除,还可采用电灼、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等去除小范围损害,局部外用5-Fu霜也有效。Nd:YAG激光治疗也有效,且不产生瘢痕。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口服维A酸、5%咪喹莫特外用、光动力学治疗等[1,5,6,7]。

文献参考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许可见.人乳头瘤病毒与鲍温样丘疹病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刘厚君,林能兴,吴艳,黄琨,李家文,古江增隆,涂亚庭.鲍温样丘疹病中hTERT蛋白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5):-.

[4]TakayamaA,IshiguroN,KawashimaM.CoexistenceofBowenoidpapulosisandBowensdiseaseinapatient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TheJournalofDermatology,,39(7):-.

[5]徐益明,周蕾,刘继猛,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样丘疹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6]李艳玲,王爱学,李玉平,等.鲍温样丘疹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7]吕婷,王宏伟,王秀丽,等.鲍温样丘疹病四种疗法回顾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02):35-37.

ZHONGYUANFESTIVAL

作者:江思熠

责任编辑:陈柏叡

病例提供:陈俊

病理科:陈俊、翁立强、龙琴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tz/1004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