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园班级各类物品已经进行彻底消毒。空气消毒——班级全日开窗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每次持续照射时间60分钟以上。玩具消毒——班级将玩具清洗干净后,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浸泡20分钟,然后刷洗干净再用太阳暴晒。
再次,放学后,保育员会将桌面与地面清扫干净,再把擦手巾、碗杯等幼儿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然后,我园保健员还会定期给各班寝室、教室喷洒乐口福泰消毒液,预防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增强抵抗力,同时降低病菌在空气中传播的概率,保证幼儿的健康。
最后,班级老师还会组织幼儿学会勤洗手。引导幼儿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并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清洗,持续时间不少于2分钟。
宝宝病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让返校?我园的传染病停课标准也请各位家长知晓哟~这天,刘阿姨像往常一样送刚刚痊愈的孙女去上幼儿园,不料刚到幼儿园,却被校医遣回来了……
“太气人了,昨天医生都说咱孙女的手足口病已经好了,不用复诊,可幼儿园的校医看了看她的手,说还要隔离,硬是让我把宝宝带回来!”
刘阿姨刚到家就气呼呼地跟老伴抱怨道。“医院都说病好了还不让上学,这校医就是故意刁难我们~”
“爸、妈,我们回来了。”这时在外出差了4天的儿子儿媳妇一进家门,刘阿姨赶紧把刚才的事跟他们说了一遍。
儿媳妇听完,仔仔细细看了看女儿的手、脚和口腔,发现孩子的手上还有一些红印子。
“妈,你别着急,医生说不用复诊,应该是说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可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就算好了也有一个隔离期的。”
这位妈妈说得对。
当儿童患类似手足口病、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时,疾病初愈不等于没有传染性哦!
就拿手足口病来说:确定为EV71型病毒引起,隔离至所有水疱变干后两星期;未确定则隔离时间为症状消失后一周,但不少于10天。
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期和传染性,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期长短不一。传染期间,有的阶段传染性强,有的阶段传染性弱。
在传染病的传染期如果不多加防范,做好隔离措施,病菌会通过空气、接触、食物等方式传播,所以幼儿园有必要严把返校两大关,保障园内幼儿的健康。真的不是保健医生或者老师故意刁难家长朋友们啦~
幼儿病愈返校,
需要通过两关!
病愈幼儿返校时,班主任应督促其先到保健室检查,明确幼儿的临床症状和隔离时间是否符合返校要求。
常见传染病隔离时间
《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疫情处理指引》规定:
幼儿患医院查验并开具“疾病证明/痊愈证明”,当医院病愈返校证明与学校保健室复核结论不一致的,以保健医生结论为准。
Tips:
医院根据幼儿的临床症状和隔离时间判断是否开具疾病痊愈证明。
疾病痊愈证明开具后,幼儿返园时,保健医生一定要在缺勤登记本上做好复课时间的登记。
秋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种类下面给家长们简单的普及一下秋季常见的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便于家长辨别幼儿的病症。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虽然发病高峰时在4~7月,但是秋季也可能会出现,主要通过空气、饮食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手足口病最容易发生在5岁以下的宝宝。
手足口病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手、足、臀部等处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内出现散发的疱疹或溃疡。因为口腔内出疹,宝宝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吃东西。除此之外,还会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多数患儿一周内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甚至会导致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手足口患者至病愈。
2预防:首先是要做好个人的卫生,要勤洗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在饭前、便后或者接触到可能的污染物后,都要进行洗手,注意勤换洗衣物。
第二个就是不要和手足口口病的病人密切接触,比如说拥抱,分享玩具、餐具等。
第三就是不要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地方玩耍。
第四就是家庭成员回家后,也要及时进行洗手洗脸,换衣服后再接触家里的宝宝,这样就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
检查咽部疱疹多发生于软腭、悬雍垂和舌腭弓等处,呈线状分布。开始为小疱,但很快破裂,所以通常看不到疱疹,而见到浅遗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充血。
预防控制措施
1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2在治疗期间都应该让患儿注意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白开水,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食物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稀饭、米汤、面条等。
3预防:注意手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少到公共场所。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因为这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外形貌像年轮,所以被称之为「轮状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病程在1周左右,最容易发生在6月龄~3岁多的婴幼儿身上。
虽然大人也会感染轮状病毒,但基本上没有症状,而是会成为隐性的轮状病毒传播者,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而且轮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在幼儿园、学校等孩子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出现大范围的传染。
秋季腹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腹泻,便量多、水分多、次数也多,可以达到一天5~10次,大便表现为黄色水样或是蛋花汤样。除腹泻之外,宝宝还可能会有发热、呕吐等症状,有些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当宝宝发生秋季腹泻,上吐下泻会让宝宝在短时间内丢失水分和电解质,造成脱水,重度脱水还会导致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
2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婴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这对婴幼儿来说非常危险。
3另外,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红眼病
红眼病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方式传染。
除眼睛发红之外,还有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就像眼睛里进了沙子、害怕亮光等表现,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
可以引起红眼病的病原体很多,当发现孩子眼睛红,需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
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患病幼儿应在家休息,不宜去公共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去揉搓眼睛,勤洗手。
3预防:患者的日常用品及毛巾要单独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10-14天。
预防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全方位预防秋季传染病的传播,有效切断病源,给幼儿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相信,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和预防措施,一定会让这个秋天因孩子的欢笑而更加美丽!
END
肖梦月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