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缺乏症也叫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在人体内由于缺乏核酸内切酶,在暴露部位会引起色素改变、萎缩、角化和癌变。通常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表现是皮肤有明显的光敏性,轻度阳光照射可导致晒伤,伴有雀斑、红斑、结痂疤痕。
有些病人有眼睑外翻和下睑挛缩,由于往往是在幼年发病,也会导致病人生长发育迟缓,由于DNA修复缺陷的存在,病人容易发生恶性疾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虽然病情不能完全恢复,但若平时多注意紫外线防护,可有效预防该病的进一步发展。
一、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
1、病因概述
染色性干皮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核酸内切酶缺乏,从而引起DNA修复功能障碍,通常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诱导因子
(1)伴发其它皮肤病,已合并其他皮肤病的患者自身已有皮损,更易发病。
(2)皮肤干燥、角质层受损、皮肤水分不足、角质层受损等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发病。
3、症状概述
染色性干皮病患者对光敏感,多表现为轻度日光照射后晒伤,伴有雀斑、红斑、结痂瘢痕。有些病人有眼睑外翻和下睑挛缩,由于往往是在幼年发病,也会导致病人生长发育迟缓,大多数在发病数年后才会发生恶性肿瘤。
4、特殊症状
(1)皮肤粘膜损伤
病人的外表(如面部、小腿等)往往会有雀斑、红斑,以及皮肤干燥、发红等症状。随著病情发展,红斑会逐渐转变成大小不等的深色斑点,通常呈灰色或灰褐色。有时病人在暴露处还会出现结痂疤痕,这种疤痕可自动消失或向恶化的方向发展。
(2)生长缓慢
病人往往在幼年时发病,会导致自身生长发育迟缓,身材较矮。多数病人可出现智力低下,意识障碍等问题。
(3)眼部损伤
大约80%的色素性干皮病患者有眼损伤,主要是睑外翻和下睑挛缩,睑缘炎、角膜炎、睑球结膜粘连和溃疡。此外,结合角膜色素斑、翼状胬肉、角膜混浊和上皮瘤等也是常见的。
(4)肿瘤:大多数病人在发病数年后出现恶性肿瘤,可导致死亡。
5、并发症
(1)神经异常
20%~30%的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可发生神经异常,其原因可能是神经细胞DNA修复缺陷引起的神经元死亡,表现为进行性智力障碍。
(2)恶性肿瘤
20岁以下的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比正常人群更容易患基底细胞癌、鳞癌和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平均年龄是8岁,其肿瘤往往是多发。
(3)色素性干皮病-痴呆综合征
病人表现为着色性干皮病伴小头、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侏儒症、生殖腺发育迟缓等,部分患者可有牙齿缺损。
二、病人患病后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1、预期检验
日晒后如雀斑、红斑、结痂瘢痕、睑外翻、下眼睑挛缩、儿童生长迟缓等,应及时就医。医师会先询问基本情况,再做体检,然后再做胶质细胞检查、DNA修复功能检查、基因检测、CT、MRI等检查,以明确病情。
2、身体检查
通过观察病人皮肤的形制、形态、分布、颜色等情况,再检查眼睑外翻及下睑挛缩情况。如果病人是小孩,还要检查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智力水平是否正常。
3、试验检验
(1)表皮细胞检查
(2)DNA修复功能检查
将病人非暴露部位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紫外光照射后,观察其程序外DNA合成水平,若合成水平下降,就能证实色素性干皮病的诊断。异型染色性干皮病患者的DNA合成程序未见异常,但其成纤维细胞对咖啡因敏感。在含咖啡因的培养基中培养病人成纤维细胞,并置紫外灯照射,与正常对照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如果生存率低,就诊断为色性干皮病变异型。
(3)基因检验:这就是筛查病人编码NER通路中7种蛋白的对应基因,以及编码DNA多聚酶-α的基因突变。
4、影像学检查:像MRI、CT等,可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如XPA组,后期可出现脑萎缩。
5、分析原理
医师会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例如家族遗传史,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既往病史,创伤史等等。角质细胞检查、DNA修复功能检查、基因检测、CT、MRI等检查的结果都可以做出来。也要注意疾病的鉴别,比如雀斑,皮疹,Rothmund-Thomson症候群。
6、区别诊断
(1)雀斑和红疹
冬季,夏季加重,超过5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未见毛细血管扩张、萎缩、角化性损伤。
(2)罗森-汤姆森症候群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后1年内发病,面部、耳廓、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红斑或色素减退。肌肤萎缩,并有萎缩的毛细血管扩张,曝光部位占主导地位。3~6岁发生白内障,大多是双侧。
(3)肢端早老症
新生期发病,真皮及皮下组织发育不全,皮肤薄而干燥为半透明,皮下结构清晰。损害手背、足背最为明显,可局限于四肢,对光线不敏感。
7、精神护理
(1)心理特征
这种疾病会在面部出现红斑、雀斑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美观,也会使儿童或成年人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交友。
(2)护理要点
家属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多给病人鼓励、安慰,帮助他们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病人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疾病的知识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如有需要,可向心理医生咨询,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结语: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缓解。虽然病情不能完全恢复,但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紫外线防护,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展。平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与皮肤接触,同时还要注意防晒。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