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结膜色素痣感染
结膜色素痣治疗
结膜色素痣饮食
结膜色素痣医院
结膜色素痣用药
结膜色素痣特征

和而不同,斯璐教授带你看欧洲黑色素瘤多学

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是对肿瘤患者的诊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疫情时刻,学术不停,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黑色素瘤领域专家学者,推出专题,通过解读前沿文献的方式,以期促进我国黑色素瘤规范化诊疗。

今天医院斯璐教授带来第一期(下):从年欧洲黑色素瘤诊治共识看中外指南的异同点。

年2月,《欧洲癌症杂志》(EurJCancer)分两次发表了《欧洲皮肤黑色素瘤多学科共识》。该共识由欧洲皮肤肿瘤协会(EADO)/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多学科专家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经验撰写而成,并将于年进行更新。笔者将本共识与年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进行对照,摘取了部分差别罗列如下。

流行病学

发病率:全球范围内高加索人的皮肤黑色素瘤发病率不断上升。欧洲发病率约为(10~25)/10万,美国约(20~30)/10万,澳大利亚约(50~60)/10万。欧洲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均有所增高,部分地区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增高明显。

危险因素:最主要的是紫外线照射(包括长期过量和间歇大量),遗传性黑色素皮质素-1受体(MC1R)变异也是重要的基因表型之一。

好发人群:多痣、先天巨痣和不典型增生痣人群,这也与基因表型相关。5%~10%的患者有家族易感基因存在。

病理分型

成人型:除了经典的表浅扩散型、结节型、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等病理类型外,根据黑色素瘤的基因表型和累积阳光损伤(CSD-Cumulativesundamage)的多少,年WHO分型包括高-CSD,低-CSD,极低/无-CSD三型,具体见图1。

图1年WHO黑色素瘤分型

儿童型:根据青春期前期(10~12岁以前)和青春期后期(10~19岁),WHO分为4型:①新生黑色素瘤;②起源于先天痣的黑色素瘤;③Spitzoid痣样肿瘤/黑色素瘤;④常规成人型黑色素瘤。

特殊人群发病情况(孕期妇女)

发生率:黑色素瘤在孕期恶性疾病中占31%,29%的妇女可能在生殖期患黑色素瘤,但仅有0.9%的患者在孕期诊断。

风险:10项涉及例女性黑色素瘤的研究显示,怀孕并不增加患黑色素瘤风险和黑色素瘤死亡风险。服用避孕药或者女性激素替代治疗,并没有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手术操作和检查: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妊娠期并不是禁忌,仅作为分期的一种辅助手段,应避免美蓝等染料,因为可能导致小部分人群过敏。考虑到全麻可能对胎儿不利,如果临床发现淋巴结转移,建议在妊娠晚期或者产后再进行淋巴结清扫术。锝是相对安全的核素。孕妇可以用磁共振成像代替CT扫描来监测高危肿瘤。

全身治疗的风险: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通常被认为对胎儿不利,因此,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使用特定的药物治疗,如果需要使用,建议在孕早中期终止妊娠。

其他建议:诊断黑色素瘤的女性患者,在2年内应避免怀孕。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时,应确保采用充分的避孕措施。

治疗1外科部分

活检:建议完整切除活检,活检切缘1~3mm。对于面部或肢端较大的病灶,可以切取活检,切取活检后尽快手术不影响预后,外科扩切建议在初诊后4-6周,能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手术范围:手术扩大切缘仍然建议2cm,对于侵袭性黑色素瘤,深部切除需达皮下组织。

原位癌的手术:恶性雀斑样痣(原位癌),手术范围无明确循证医学证据,一般认为5mm切缘不够,尽量保证5~10mm,对于较大的病灶,建议使用显微外科。单纯的咪喹莫特外用对于原位黑色素瘤不推荐,但可作为窄缘手术的补充手段进行推荐,完全缓解率高达75%~85%。

肢端和粘膜的手术:因为位置狭小、解剖部位特殊,建议切缘至少1cm,对于较大或者手术困难的病灶,推荐显微外科手术(Mohs’手术)。但目前缺乏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

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征:厚度≥1mm,或者≥0.8mm伴有溃疡,卫星灶,有丝分裂率≥1。

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包膜外侵犯,>3个淋巴结转移,微卫星灶,免疫抑制状态,转移直径>1mm。

临床/影像学提示淋巴结转移的需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而不是切除术。

2放疗

不用于原发灶,除非无法实施手术

区域淋巴结的辅助放疗:辅助放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但不延长生存,3-4级副反应增高22%。

寡转移灶:无法进行手术时。

骨转移:放疗的局部CR+PR达67%~85%,主要针对疼痛、承重骨转移。

脑转移:首选立体定向放疗,一般不推荐全脑放疗。

3辅助治疗

目前四项大型研究(CM、CM、KN、COMBI-AD)设定的治疗人群,一般为厚度>1.5mm,完全切除的II-IV期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均有无复发生存(RFS)的提高,但仅有CM(ipilimumab)和COMBI-AD(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研究有长期生存数据(明显延长)。CM研究为ipilimumab对比安慰剂,CM为纳武利尤单抗对比ipilimumab,KN是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虽然这三项临床研究的入组人群略有不同,但大体相似,可用CM作为“桥梁”,来比较这几个药物的疗效。

目前认为,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及副反应在辅助治疗中相似。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与免疫治疗的疗效比较仍有待临床研究的结果。具体疗效比较见图2。

图2CM、CM、KN、COMBI-AD四项研究概况

4系统治疗

对于局部无法切除或远处转移患者来说,单免(PD-1单抗)和双免(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治疗都作为目前的一线方案推荐(图3-Table2),双靶治疗也可作为BRAFV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图3-Table3),但是,靶向和免疫治疗的顺序或者如何序贯仍需等待临床研究的结果。建议CKIT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推荐,NRAS突变患者目前没有特异的靶向治疗。

化疗一般用于免疫和靶向治疗均失败的后线治疗,常见化疗方案如下(图3-Table4)。对于眼睛来源、发生肝转移的黑色素瘤,推荐进行肝脏介入化疗(图3-Table5)。

图3系统治疗方案

述评

中欧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的异同点(与年CSCO黑色素瘤指南相比)

1、发病率增高的趋势相同,但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总发病人数不低;

2、危险因素不同,高危人群不同;

3、我国缺乏对特殊人群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特别是儿童和孕期妇女,在欧洲指南中有涉及;

4、我国未发现明显的黑色素瘤易感基因和家族性倾向;

5、关于肢端黑色素瘤的术式(慢moh’s法或者常规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以后是否行淋巴结清扫,目前都没有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虽然在欧洲指南上推荐慢moh’s法,但是还有待验证,目前尚不能作为规范推广;

6、药物可及性的差别,国外目前已上市10种黑色素瘤新药,我国已上市6种新药,种类差别不大,仅有CTLA-4单抗和溶瘤病毒尚未在我国获批;

7、肢端和粘膜亚型的诊治仍不够完善,我国在粘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基因组学、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方面已基本成型,但在肢端型黑色素瘤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仍需加强。

黑色素瘤的诊治日新月异,指南也需要紧跟学术前沿,我国的黑色素瘤亚型特殊,因此,临床实践不能完全遵循国外经验。这一欧洲共识已经涉及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的部分诊治内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学者能提供更多中国证据,造福更多亚洲患者。(本文作者:斯璐)

下期预告:5月4日由刘巍峰教授和牛晓辉教授带来第二期:黑色素瘤围手术期系统治疗进展,敬请期待!

解读专家

点评专家

往期回顾

疫情时刻,学术不停——聚焦黑色素瘤学术前沿,聆听大咖点评文献精粹

第一期(上):单免还是双免?从5年生存率回头看

参考文献

Europeanconsensus-basedinterdisciplinaryguidelineformelanoma.Part1:Diagnostics-Update.EurJCancer.Feb;:-.doi:10./j.ejca..11..EpubJan9.

Europeanconsensus-basedinterdisciplinaryguidelineformelanoma.Part2:Treatment-Update.EurJCancer.Feb;:-.doi:10./j.ejca..11..EpubDec.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com/jmsszgr/8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